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4分)
(3)丞相废除后,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你认为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
答案
【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8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当时宰相胡惟庸擅权专恣。(4分)
(3)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2分)
原因: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4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朝到明清宰相的权力逐步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直至顶峰。本题材料是新背景,但考查的内容仍以君权与相权关系为主,四位帝王在对待相权问题上措施不一,联系史实可知,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 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但四人措施的实质上都是削弱相权,扩大君权回答。
第(2)材料二的大体意思是:自秦朝以后的各朝君主,不借鉴秦朝设立宰相的隐患,使宰相成为危害国家稳定的一大隐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强调了相权对君权的危害。再有,明朝初年,出现宰相胡惟庸擅权专恣。因此明太祖废除宰相。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是宰相的原因回答。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更谈不上制约皇权。在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6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12分)
(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C.中央集权,地方分权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

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
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5分)钱穆先生认为,元代社会经济、文化水准高出春秋时代百倍,但政治上却是倒退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并且监视附近各桥梁的守卫是否尽忠职守,如有失职,则严惩不怠。
——《马可·波罗游记》
材料二   至(元)中叶以后,杂剧家悉为杭州人.……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材料三  (元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杭州商业发展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的原因。此外,你认为元杂剧繁荣还有哪些因素?(6分)
(3)据材料三,你是否认同钱穆对行省制度的看法?并说明理由。(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与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