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题文】吕思勉说:“汉世宰相权重而体制亦崇。自东汉以后,其权乃移于尚书。魏晋以后,又移于中书。刘宋以后,又移于门下。”这一论述反映出(  &...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吕思勉说:“汉世宰相权重而体制亦崇。自东汉以后,其权乃移于尚书。魏晋以后,又移于中书。刘宋以后,又移于门下。”这一论述反映出(   )
①君权对于相权的限制和侵夺           ②君主专制统治的逐渐弱化
③三省制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           ④内朝压制外朝的变化趋势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其权乃移于尚书”、“又移于中书”、“又移于门下”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②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起,以后历朝历代均在加强这一制度。进一步分析可知,①③④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和题意,表述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吕思勉说:“汉世宰相权重而体制亦崇。自东汉以后,其权乃移于尚书。魏晋以后,又移于中书。刘宋以后,又移于门下。”这一论述反映出(  &】;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唐会要》载:元和二年十二月敕:“自今已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如后举事发,长吏奏停现任。……并量事轻重贬降,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可见唐朝科举
A.士人可直接报考进士B.重视对士人品德的考查
C.不看重士人诗文水平D.由御史台主理考试事务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元政府设置的行省一般不以自然屏障为边界,如将汉中地区划入陕西,将徐州划归江淮,人为割裂自然经济区。其主要原因是
A.游牧民族经济活动单一B.吸取宋代地方分权教训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节制D.行省面积较广管辖困难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创设了刺史制度,分全国为十三部,每部派一名刺史,周行郡国,代表中央负监察之责。这种监察权包括“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督察郡国守相、强宗豪右为宗旨。刺史部就是监察区,一个刺史部包括若干郡国。
——摘自樊树志著《国史概要》
材料二 西汉武帝时开始置司隶校尉,东汉复置司隶校尉,并扩大职权。司隶校尉不仅内察京师百官,并领一州,权力很大,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纠。东汉全国共分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秩六百石,其职权在西汉的基础上,将地方选举劾奏之权也转归刺史。到东汉中后期,刺史逐渐获得地方行政权和领兵权。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洪武十年(1377)明太祖诏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名为巡按御史。洪熙元年(1425)又定巡按以八月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权力很大,管辖的范围也很广。洪武时,为巡察风纪和处理地方突发事件,派遣亲信、重臣带宪衔出巡,谓之巡抚。永乐以后,由临时差遣向专设过渡,成为固定官职,并逐步演变为地方军政长官,其以监察为主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
宣德十年(1435)罢交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D.提高了官员素质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西汉公孙弘拟定的太学章程中的内容有:“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即太学生)。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这表明太学生
A.悉出于名门望族B.来源于地方学校考试合格者
C.完成学业即可为官D.入学资格有德行等方面的要求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