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22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2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 山陵及宫阙);二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一一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才莫,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 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一一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2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2分〉
材料三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 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一一《拿破仑法典》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 (3分)该法典有何影响? (3分)
(4) 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3分〉
材料四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的改变而改变,不因***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 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一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1978年12月13日)
(5)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 (1分〉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 (1分〉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4分〉
答案
【答案】(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4分)
(2)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海禁"。 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实行"海禁"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契约具有法律效力。 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经典;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6分)
(4)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3分)
(5)加强法制建设。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提出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改宪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6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两小问,一出自材料、一联系课本。材料一中选取的文字出现的三宗罪无论是谋反、谋大逆还是谋叛,都是针对于所谓的“国家”,密切关系到上层统治阶层的切身利益。而对这些罪的惩罚力度很大,皆处斩。由此便能自然而然概括出其维护君主专制的本质。(2)这一题套路还是沿袭上一题,只是第二问由本质变为影响,仍然属于历史事物的基本要素,解答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此题重复的设置没有太大意义。(3)这一题承上一题,考查角度也是相似的,一中一外形成比较,立意还是不错的。拿破仑法典的意义十分重要,在高考中也是频频体现。(4)此题可以说是完全脱离材料,考查综合比较的能力,具有鲜明的区分度。在一些列基础小问之后来个综合能力考查,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5)就像最阅读理解一样,整个材料一看就知道第一句为主旨句即阐述观点的句子。根据材料出处的时间(一般材料的出处都对解题有帮助)可知是“文革”刚结束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那么第二小问的背景就可以轻松可知。第三小问则是改革开放那个之后我国的法制建设的成就,属于基础再现认知。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22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东汉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的重要地位D.对“市”严格管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主要是指
①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    ②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④只产生在少数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农耕经济的落后B.西方国家的侵略
C.人口压力的沉重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6分)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3分)
材料二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 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