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城市化率时期战国西汉唐南...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13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城市化率
时期
战国
西汉

南宋


时间
公元前300年
公元2年
745年
1200年
1820年
1893年
城市化率
15.9%
17.5%
20.8%
22.0%
6.9%
7.7%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大致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3分)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五口通商以后,城市化进程转入一个崭新阶段,沿海各大商埠相继开辟,现代化工业逐渐兴起,再加上政治不安定,迫使人口向沿海商埠集中。 
——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2)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4分)
材料三 ……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4分)
答案
【答案】(1)趋势:从战国时代起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到南宋时期达到了城市化最高水平;(2分)南宋以后,城市化率迅速下降。(1分)
(2)原因:开放通商口岸;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4分)
(3)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工农业生产水平低(或工业化程度不高,或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措施: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或:变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采取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4分,答对其中任意2点给4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对于古代城市化的趋势,可以以南宋为转折点,分两个阶段,从战国时代起就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到南宋时期达到了城市化最高水平,从南宋以后,城市化率迅速下降,到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的工商业市镇。
第(2)问近代城市的发展,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回答。根据“19世纪中叶五口通商以后,城市化进程转入一个崭新阶段”可知通商口岸的开放;根据“现代化工业逐渐兴起”可知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3)问,联系史实可知,1840年由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未实现工业化;材料中“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说明中国城市化起步晚,以上都是近代中国城市化缓慢的原因。
第(4)问,从材料四中“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可以概括为,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采取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城市·发展特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城市化进程的措施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城市化率时期战国西汉唐南】;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中国早在15、16世纪的明朝就几乎全部具备了。以下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①朱元璋废除丞相,皇权高度专制
②江南出现一系列工商业市镇
③李贽写成《藏书》《焚书》等著作
④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形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8分)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以来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只有十来座,宋代发展到四十余座,洛阳、扬州、杭州、广州、鄂州、成都等都是当时繁华的大都市。
——据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据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材料三 英国的城市兴起与繁荣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曼彻斯特在产业革命刚开始时(1760年),人口仅万余人,到了19世纪中叶,人口已达到40万,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工业城市。1800年,伦敦人口已超过200万,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到1900年人口达到了453.6万。
——据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
(1)阅读材料一,简要分析宋代大都市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18、19世纪英国城市发展的原因。简要说明欧洲近代城市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迅猛发展,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4分)世界历史主要探讨和阐述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这个纵向序列并非一个机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都一无例外地按着这个序列向前发展。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世界历史直到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它的存在。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4分)
(2)列举15、16世纪打破世界各地区间“相互闭塞”状态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它们怎样促成了“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形成?(8分)
(3)分别指出二战后促进世界历史“纵向发展”和制约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因素。(4分)
(4)简述清代“闭关锁国”局面是如何被打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以怎样的外交方式融入世界的?(8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筷子一词最早出现明朝中后期的苏州, 它原称“箸”,由于舟行讳“住”, 故把“箸”改为“快儿”,此后,筷子一词从苏州流行到全国,由此可以推断,筷子一词流行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发展B.商品经济发展
C.社会风俗影响D.苏州航海业发达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6分)公元13世纪以前,丝绸之路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通道。后来,商人们转而将目光投向欧洲和美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 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