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B.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   
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
答案
【答案】B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就是靠精耕细作,明清时期更是如此,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发挥到顶点,据说连皇帝康熙都亲自春耕,当然不是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12分)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材料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唐)张籍《野老歌》
材料三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贾客沉其艘。--(宋)王安石《商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4分)
(3)根据材料三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  )
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
C.庄园经一D.商品经济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带有开放性 (  )
A.①③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