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25分)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5分)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易·系辞下》
材料二 裴李岗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种类比较齐全的农业生产劳动工具,说明我国黄河流域8000年前就开始了农业生产,数量众多的收割工具石镰和谷物加工工具磨盘,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已有一定的水平,出土不少的猪、牛、羊骨骼,以及发现的陶塑猪、羊原始艺术品,说明当时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家畜的饲养也出现了。
──《光明日报》1979年1月10日《河南省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1)材料一、二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指出哪一则史料最具客观历史价值,说明理由。(7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2)依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农业发展的特点。(6分)
材料四: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挟其大量余资,与新式机械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欧战爆发后,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乘机抬头,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色彩。……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初则剩余的劳动力都涌到了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即生产中的中坚分子羡慕着都市的繁荣,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也都向都市乱涌,向资本家出卖其劳动力,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因此,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所以农村劳动力胡乱的涌进都市,一方面,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金轮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镇迁移人口的演变
期间
迁出入
农村(县)
市、镇
农村迁入市镇人口
万人
%
万人
%
万人
%
1982-1987
迁出
2076.02
67.99
977.24
32.00
1545.19
74.143
迁入
721.50
23.63
2331.69
76.37
1982-1987
迁出
2310.11
62.48
1279.00
37.50
1671.82
78.48
迁入
590.47
17.30
2822.79
82.70
1990-1995
迁出
1985.55
59.75
1337.43
40.25
1194.71
60.17
迁入
948.55
28.56
2374.02
71.44
1995-2000
迁出
7316.24
58.70
5148.17
41.30
55065.50
68.96
迁入
1710.94
11.85
12728.14
88.15
(3)依据材料四所学知识从原因上分析中国近代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的迁移有何本质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两个史实说明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12分)
答案
【答案】(25分)(1)(7分)
(1)主题;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2分)
材料二(1分);理由: 材料二属于考古发现,大量文物的出土直接证明我国是农业起源地之一,而材料一属于历史传说,有待考证。(4分)
(2) (6分)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完善:传统耕犁定型;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3) (12分)不同:近代农村的迁移主要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农民被迫迁入城,是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反映;当代主要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经济发展下发展主动迁移,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反映。4分
得:政治上,宪法规定国家性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农村村民自治、民主政治权利的落实。经济上: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三大改造农村实行合作化;改革开放,改革使农民获得经营自主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4分)
失:大跃时时期以工业化为中心,忽视了农业和农民利益,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各举两个史实)(4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以知道,材料一主要说的是农业的起源,是从传说的角度说的,材料二主要是从考古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就历史价值上来看,考古发掘的史料价值远远高于文献及传说的史料价值。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 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 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等信息分析唐代以前农业的特点。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和表格理解分析能力。此题考查的比较复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就可以打得出答案。需要掌握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的情况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土地制度的变化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生产力的提高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25分)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南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提出“豆类作物是谷类作物良好的前作”……“谷类必须发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稻,无所缘,为岁易为良”……如果在桑田中间作小豆,绿豆等作物,会“二豆良美,润泽益桑”,而如果在大豆地里间作麻,则会出现“扇地两损,而收并薄”的局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间作制度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C.南北朝农业科技走在世界前列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据学者研究,在康熙四十五年(1705年)的直隶一些地区,有地10—40亩者占全区户数的51.5%;乾隆时安徽霍山县“中人以下咸自食其力,薄田数十亩,往往子孙守之,佃田而耕者仅二三”。材料反映的主要土地制度(     )
A.是中国古代一贯的土地所有制B.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产物
C.是小生产方式长期存在的基础D.是清代后期走向衰落的诱因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他分析说,“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优其田宅,复及子孙”;“非农与战不得入官。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其后仕宦途多,末业日滋。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减至六千亩。亩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974年及以后,河南信阳考古发现了两批蔡国的春秋铜器和战国铁器,青铜器用于祭祀,铁器多用于农业生产。材料说明当时
A.生铁铸造由蔡国独断经营B.青铜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农业生产力有较大的提高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信阳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北魏初年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在这一制度下
A.农民可以自由从事工商业B.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农民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