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B.无主荒地...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B.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C.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D.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答案
【答案】B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均田制下,国家把手中所掌握的“无主荒地”而不是全部土地(农民、地主和国家)分配给农民,分露田与桑田,是封建土地国有制,故B项正确;政府所授之田只是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A项“全部归国家所有”说法错误;均田制下农民部分所受之田要收归,不得买卖,排除C项;D项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说法是错误的,农民还需承担兵役徭役。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均田制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B.无主荒地】;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观察下图,根据图中数据及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A.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B.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2分)古往今来,土地问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汉书·食货志》
注:井田一百亩约合今31亩多
材料二:“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
——《谷梁传》
材料三:《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赃或枉法论罪。……然而到玄宗时期,“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安史之乱以后,更是“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注:之前安徽、四川等地已开始“包产到户”农村改革试点。)……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这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认为包干到户就是‘土地还家’、平分集体财产、分田单干,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1982年1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井田制的特点。(4分)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初税亩的?有人说初税亩既是赋税制度也是土地制度,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6分)
(3)材料三中《唐律》对均田制的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根本原因。(6分)
(4)材料四为何认为“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台对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影响。(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5分)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分,中国自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

阅读上图,概括古代农业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因素。(10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
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