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24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道光年...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4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农者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力织成也。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四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6分)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10分)
答案
【答案】(1)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要形式;等等。
不同:在洋纱洋布的冲击下,自然经济体系开始瓦解,但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共8分)
(2)局限:材料一只是强调了西方工业对中国的危害,没有考虑它的客观积极作用;材料二是倾向于小农经济,没有从从小农经济的顽固性角度分析。
特点:中国近代,农耕经济受到西方工业经济的冲击而逐渐解体,不断被动的近代化。(共6分)
(3)不同:电影的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效地援助了西欧,帮助西欧迅速恢复经济,是肯定马歇尔计划;漫画的作者则是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用经济的方式控制西欧,是谋求世界霸权的工具,否定了马歇尔计划。
国际格局: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共10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准确识记,可以从生产组织形式、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和产品去向角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可以依据材料一中的“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材料二中的“(20世纪初)”、“河北《元氏县志》”、“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以及整理的能力,第一小问需要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近代的经济结构的,其局限性都没有全面看待。第二小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反映的是沿海通商口岸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而材料二则说到内陆的河北农村的自然经济仍然大量存在,所以特点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一是对史料的准确理解,二是对图片的准确分析,两则材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马歇尔计划,材料三是从肯定的角度,漫画是从否定的角度。第二小问的解答依据“1947和1950年”,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结论,可以写成两极对峙,也可以写成东西方对峙或者冷战格局。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和马歇尔计划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24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道光年】;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下列关于初税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只对私田征收赋税
B.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C.促使土地公有制逐步转向私有制
D.无论公田、私田,均按亩收税
题型:0103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后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400亩,另辟3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亩数是

[     ]

A、400亩
B、300亩
C、700亩
D、100亩
题型:0114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
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B、增强了鲁国国力,有利于大统一
C、开中国税制改革之先河
D、承认了私田主人地土地的所有权
题型:0116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美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题型:0112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谷梁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中记载“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履亩,意思是按实际亩数),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整个意思是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之后,田税既取之于公——藉田,也取于民——私田。原来私田之收全归自己,现在也要按亩纳税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收赋税,这表明公田私田之间的界限被取消了。这种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初税亩推行的历史意义重大
B.私田与公田一样具有合法性,二者平分秋色
C.反映出土地私有化发展的趋势
D.井田制已经完全崩溃了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