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注意,你应当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历史事实和给出的材料为自己每一个回答做出必要的说明。材料1  引自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注意,你应当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历史事实和给出的材料为自己每一个回答做出必要的说明。
材料1  引自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
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材料2  引自1938年10月5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辩论词:
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一场降临于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
材料3  引自1939年1月5日希特勒与波兰外长贝克的谈话:
德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关心维护一个强大的民族主义的波兰,……一支强大的波兰陆军的存在意味着大大改善德国的处境;波兰部署在俄国边境一侧的陆军师节省了德国相应数量的额外的军事开支。
材料4  引自1939年3月8日希特勒在德国政、经、军界重要人士会议上的讲话:
……布拉格的情况是不能容忍的。……然后将轮到波兰。……至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它们当然属于德国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到1940年和1941年,德国将一劳永逸地同自己的宿敌──法国进行清算……当法国被击败后,德国能轻而易举地确立对英国的统治,……我们将以英法两国在美洲的领地为基地,同美国……进行清算。
材料5  引自1939年8月22日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
……不论德苏协定属于什么性质,它都不能改变美国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并且决心加以履行。……我希望向您重申我的信念;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战争将是所能出现的最大灾难。……我看不到德法之间有什么问题不能够以及不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得到解决。我们已经准备并将一直准备协助创造条件来进行这种谈判……
回答:(1)比较材料1和材料2:
①这是由于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而引起的辩论?
②张伯伦和丘吉尔在观点上有哪三点不同?
(2)比较材料3和材料4:
①其中哪一个材料给了张伯伦和丘吉尔的辩论以最好的回答?
②那么,另一个材料又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
(3)比较材料5和材料1:材料5说明了什么?
(4)史学界一般认为:
①英国奉行的绥靖政策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而且得到了法国和美国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追随或支持,直到英、法对德宣战后仍一度对它抱有某种幻想。
②绥靖政策的教训不仅对于曾经推行过它的人来说是深刻的,而且使世界人民在经历了空前灾难后,懂得了在侵略势力面前应当如何捍卫和平的真理。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论证你的回答。(答案空格500格)
答案

(1)①慕尼黑协定的签订②a.对慕尼黑协定的评价不同。张认为是解决了“最后的”“最危险的”问题;丘认为是“最严重”的后果。b.对以前实行的绥靖政策看法不同。张认为是成功的;丘认为是失败的。C.对绥靖政策的前途预测不同。张认为是“通向稳定”;丘认为是走向“灾难”。
(2)①材料四。因为它是希特勒的内部讲话,以后的历史证明了这个讲话。②材料3说明了希特勒的狡猾。第一,欺骗波兰;第二,给英法等西欧国家以德国的敌人是苏联的印象;第三,不刺激苏联。
(3)材料5说明了:①英国的态度已与捷克危机时代有所不同,它对波兰危机作出了较为强硬的表态。②英国仍寄希望于绥靖政策。
(4)A.本题分三个层次给分,以基本思路正确或所举史实能说明观点为标准。
①历史根源方面:英国的大陆均衡政策和反共政策。②法美的追随或支持方面。③某种“奇怪战争”或“静坐战争”。
B.本题分二个层次给分,以基本思路正确为标准。
①教训:养虎为患或玩火自焚。②真理:联合起来,用正义武装捍卫和平。论证逻辑为:史论结合严密,论证结构合理。
解析
本题属于多材料层层分析式的解析题。该题通过列出的五条材料,深刻地揭示了英国绥靖政策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历史问题。解答此题的第一步就是在一定时间内读懂读通材料,明确问什么答什么。第(1)组的①问“这是由于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而引起的辩论”。可根据所学的知识,抓住这两则材料中所提及的问题和时间,得出正确答案。第(2)问有一定难度,首先通过比较分析,可知材料3中希特勒的言论是欺骗世界舆论的假象,材料4真实地反映了希特勒的侵略意图。要区别事物的表象和本质的不同。其次,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材料3,希特勒的狡猾手段,既欺骗了波兰,又欺骗了英法,还迷惑了苏联。第(3)组的设问,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便可答出。第(4)组的论证,首先要从试题给出的材料中找出要证明的观点。其次要从大脑中搜索出最能证明这些论点的史实。再次用摆事实、讲道理、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这些观点的正确性。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材料的能力。第(4)组的设问考查论证分析的能力。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注意,你应当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历史事实和给出的材料为自己每一个回答做出必要的说明。材料1  引自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三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期德国的版图和在欧洲的控制区域的情况。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德政策的变化,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

图一  1919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战时期,下列国际性文件涉及到中国政府收回台湾主权的是(  )
A.《大西洋宪章》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D.雅尔塔会议决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复兴的枢纽,此后,中国在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地位开始发生本质变化,奠定中国大国地位的核心事件是             (   )
A.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开罗会晤
B.1945年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1949年新中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新成员
D.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艾森豪威尔总统曾回忆,他熬过三年战争岁月靠的是每晚睡四个小时,每天喝20杯咖啡,吸四包骆驼牌香烟,偶尔加一个三明治。那场战争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独立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D.南北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美、英三国协同对德作战,并提出战后进行合作的国际会议是(   )
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