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唐太宗 > 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与唐太宗有关。下列表述中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     ]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
题目
题型:吉林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与唐太宗有关。下列表述中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     ]
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进一步完善、革新制度      
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D.加强边防,设置节度使
答案
D
核心考点
试题【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与唐太宗有关。下列表述中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     ]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主要考察你对唐太宗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唐太宗经常引用古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比喻告诫大臣们,反映了的什么思想 [     ]
A.存百姓          
B.善于用人         
C.善于纳谏         
D.反对铺张浪费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贞观二年(628年)四月,尚书左丞戴胄上言曰:“今丧乱之后,户口凋残,每岁纳租,未实仓廪。随时出给,才供当年,若有凶灾,将何赈恤?……自王公以下,爰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各纳所在,为立义仓。若年谷不登,百姓饥馑,当所州县,随便取给。”上曰:“利人之事,深是可嘉。宜下所司,议立条制。”——摘编自《旧唐书》
材料二 “以历年节省之储蓄,为濒岁涣解之恩膏。朕之益蠲(蠲免税赋)屡行,而无国计不足之虑,亦特此经筹之有素也。”——摘自《清圣祖实录》
(1)材料一中,戴胄建议唐太宗采取什么措施?其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年间能做到“无国计不足之虑”的原因。比较上述材料,概括唐太宗和康熙帝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思想上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秦始皇制定了种种严酷的刑法,如车裂、活埋、弃市、腰斩、凌迟等。而唐太宗则大量删减了死刑条款。这反映了   [     ]
A.“治乱世,刑当重。治平世,刑当轻”    
B.唐太宗有“存百姓”、仁义为本的思想    
C.社会发展到了“法乃天下之公器”之势    
D.唐太宗开启了儒法并行、德法兼治的治国模式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这副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是      [     ]
A.战国晚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题型:甘肃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六年,诏曰:“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其无师傅,安可以临兆民者哉?”“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耳目股肱,寄于卿辈。”“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材料二:唐太宗的家族本身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典型,他的祖母、母亲、妻子都是鲜卑族人。特别是由于唐太宗具有远见卓识和杰出的才能,能够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远利益和边疆安定考虑问题,因而他比以往任何封建帝王都懂得民族政策的重要性,以仁义取信于各民族,不轻易诉诸暴力。这就是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实行的民族接近政策即怀柔政策。(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怀柔政策”的主要表现。唐太宗的做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