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下表为一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一项是法国1:28德国1:32英国1:57俄国1:107 A.法国在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表为一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法国
1:28
德国
1:32
英国
1:57
俄国
1:107
 
A.法国在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                           
B.战争给欧洲带来巨大的人口伤亡     
C.战争凸显了核武器的巨大***伤性                       
D.俄国率先退出了一战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题***表格材料是一战期间法德英俄四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法国的比例最高,但各国总人口不一样,并不代表法国在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A项错误;一战时期人类还没有发明和使用核武器,C项不符合史实;俄国的比例最低,但并不能反映它率先退出了一战,排除D项。材料反映了战争给欧洲带来巨大的人口伤亡,B项正确。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有: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与灾难。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分裂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5)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核心考点
试题【下表为一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一项是法国1:28德国1:32英国1:57俄国1:107 A.法国在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  】;主要考察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份盟约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最有可能是
A.德国和俄国B.俄国和奥地利
C.英国和法国D.德国和奥匈帝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上是一场发生在欧洲的战争,但是它在许多难以预料的方面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早在1915年,"以工代兵"计划就已经在酝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大量华工在欧洲与协约国并肩战斗。……在此意义上,正是这些目不识丁的农民成为中国致力于创建新的国家认同的前驱。他们的血汗、牺牲和生命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际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凭借。 中国最终正式参战时,自然怀有许多参战目标:短期目标是获得协约国的财政援助、收复山东主权以及德奥利益范围;长期目标就是中国要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尽管参战所得没有完全达到中国***最初的参战期望,但是中国至少能够出席战后和平会议,从而使中国的命运引起世界的关注,并且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创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19年的中国与1914年的中国有着天壤之别,其不同之处体现在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
材料二 以下为有关中国参战"以工代兵"的相关资料
1918年《晨报》的一篇文章所言,“大战即终,十九世纪文明告一段落,而二十世纪文明方从兹发展。换言之,即世界由旧时代而移入新时代。”“故我国民果欲为适应时势之国民,第一须求得有方针之教育,第二须其方针无背于世界之新潮,否则惟有自归淘汰而已。此则吾人所应大觉悟者也”。
1917年8月,中国正式向德奥宣战。中国甫一宣战,即宣布中国同德奥两国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随之废除,并收复德奥在中国的租界,终止支付德奥庚子赔款。更重要的是,德奥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也被中国一概取消。
蔡元培写道,“中国有幸吸收欧洲文明。在欧华人就是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前驱。”
1919年1月,李石曾和吴稚晖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该会帮助了许多中国未来的***到欧洲勤工俭学.
李大钊宣称,“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一战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劳工主义的胜利” 根据李永昌先生的研究,一战后风靡国人的两大口号“公理战胜强权”和“劳工神圣”实乃源于中国参战及派出华工。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一战“以工代兵”的华工对近代中国的积极影响(12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评述中国参加一战的影响.(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图2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
(1)图14中欧洲政治格局有何特点?造成这一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比较上面二图指出同盟国内部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7分)
(2)据图15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不利条件是什么?有何影响?(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初爆发的日俄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 配合着中国政局的变幻和中东铁路深入中国东北腹地的修筑,“远东政策”的指向性日趋明朗,……沙俄欲变中国东北为殖民地的“黄俄罗斯”计划成为了“远东政策”的核心,虽然这时的“黄俄罗斯”计划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是独占和吞并中国东北,并建立一套完整的殖民体系的终极目标始终没有改变。“黄俄罗斯”计划使日本大为惊骇。它竭尽全力地一再确保自己大陆政策能够有效地施行。不过目标一致利益相悖的两项政策,势必会在推行的过程中有所碰撞。
——郭瑞《沙俄“黄俄罗斯”计划始末》
材料二 战争的伟大属性现在表明得特别明显,这就是在事实上,在千百万人的面前揭露出一项只有少数觉悟的人才明白的人民和政府间的不一致。一切先进的俄国人,俄国社会民主党,俄国无产阶级对专制制度的批判,现在已被日本武器的批判所证实……。战争远未结束,但是它每延续一步都将促使新的伟大的战争,人民反对专制制度的战争。     
——列宁《旅顺口的陷落》
材料三 就在日俄宣战后的第三天,立宪派的《中外日报》即发表社论,认为长期以来都是白种人打败黄种人,而这次战争将使人认识到“国家强弱之分,不是由于种而是由于制”,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立宪可以富国强兵、可以救亡图存,甚至某些原先反对立宪的守旧人物也转而倾向支持立宪。
——凤凰网《日俄战争影响深远》
⑴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一关于日俄战争性质及原因的认识? (4分)
⑵材料二和材料三对日俄战争的认识有何相似之处?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你是否同意这两则材料对这场战争的认识?它对当时的中俄两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学者甲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欧洲之没落。”学者乙说:“欧洲已进入艰困的时代。”学者丙说:“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从材料中推断,这些学者担忧的是
A.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
C.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
D.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