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
99
11600
7854
1879
287
42000
51937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项目
1888年
1894年
工厂数
1691
5985
蒸汽机数
409
1808
材料四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材料五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
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1分)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3分)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4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改变历法的原因。(1分)
(5)据材料五,概括日本节日改革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3分)
答案
(1)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型过程。(1分)
(2)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分)
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1分)
影响: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只答“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一半分)(1分)
(3)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实行地税改革;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明治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4)明治维新期间,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引进西方文明改造日本的传统文化。(1分)
(5)特点:以天皇及皇室为中心;努力摆脱传统,不断西化。原因:神化天皇权威,加强统治的需要;顺应“文明开化”的政策。(3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俄国奴隶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3)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第(4)问,原因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即可得知。
第(5)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主要考察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你从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A.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B.农奴制改革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C.俄国逐步实现了现代化   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原因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十九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生存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三 日本新***(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1)材料一认为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态度如何?据材料一概括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4分)
(3)材料四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4分)试对此阐明你的看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20分)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农民与土地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4分)
(3)材料二中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并说明理由。(3分)
(4)据材料三,指出“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的原因是什么?(2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861年俄国改革未能平稳社会秩序的关键所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