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
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
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
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材料四 “君试看日本国,土地不过我中国两省多,人民亦不过我中国两省多。四十多年以前亦是一个最小、最穷、最弱之国,自明治维新以后,俨然称为列强。全球上能成为列强者,不过六、七国,而日本俨然是六、七国中之一国。他是用何种方法,始能如此?亦只是用开放主义。”
——孙中山
(1)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指出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2分)你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孙中山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答案

(1)(3分)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的角度回答。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2)学习规模大,领域广;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极端西化。(6分)
(3)客观原因:中国封建势力强大;(1分)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1分)
要义: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1分)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1分)
(4)经验:实行开放主义。(1分)
启示:开放是国家的强盛与进步的重要途径;开放是多方面的;开放与国情相结合;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任意两点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于描述者的阶级立场不同,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看法不同。第二小问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论证要严谨,论据需充分。观点一“农民跪在地上等候地主宣读法令”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的角度回答;观点二“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观点三“农民……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等角度回答。
(2)依据材料二,“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反映了日本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学习有侧重点;“反对极端西化”等。
(3)注意题干要求是回答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帝国主义的破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等。第二小问考查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4)根据材料四回答,孙中山认为日本“用开放主义”获得明治维新的成功。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切记脱离材料,必须围绕开放与国家强盛的关系等方面回答。
点评:近代中日俄三大改革的相同点有:背景相同,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目的相同,都为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途径相同,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内容相同,都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影响相同, 都促进了本国的近代化进程; 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核心考点
试题【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主要考察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之所以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全集》
材料二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三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
——颜炳罡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 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12分)
(2)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什么局限?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5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