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王安石变法 > 公元997年,宋朝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高达11000多万缗,支出却高达12500多万缗。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经...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公元997年,宋朝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高达11000多万缗,支出却高达12500多万缗。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贪污腐败D.冗官冗兵冗费

答案
D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公元997年,宋朝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高达11000多万缗,支出却高达12500多万缗。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经】;主要考察你对王安石变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在禁中刻石告诫子孙:“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内臣主兵。”就是说,不能用南方人做宰相,不能用宦官当武官。故有“祖宗开国所用将相皆北人”的说法。
材料二:从地域上讲,支持宋神宗改革的大多来自南方。在我们选取的16位改革派(神宗除外)中,竟有13位是南方人,将近80%。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禁中刻石”反映了宋朝建国怎样的历史特征?(6分)
(2)说明“支持宋神宗改革的大多来自南方”的历史原因。(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进行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 食货志》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四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规定或“建言”的目的。(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4分)
(3)材料三、四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关于青苗法,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认为)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宋会要辑稿·食货》
材料二(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数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宋史·司马光传》
材料三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今天学术界仍然有争议: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变法派推行青苗法的主要理由。(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反对青苗法的理由。(4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A.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
B.“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记述:965年宋太祖诏令,凡诸州支度经费外,所有金帛都送中央。结果到宋太宗在位期间(公元976—997年),据说都城开封的仓库内存雨衣和帐幕过多过久,有“数万段”损破。以下是关于965年宋太祖采取的财政措施的相关分析,其中正确的是:①宋初财富集中,国家富裕②此措施主要是针对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③此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④此措施保证了北宋财政的长期稳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