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孝文帝改革(15分)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孝文帝改革(15分)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图13 北魏文官汉服俑              图14 汉人胡食图
材料四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社会问题?(3分)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1分)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3分)
答案
(2)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2分)依据材料四,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2分)
(1)问题:豪强兼并土地,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没有保障等。(3分)  措施:推行均田制。(1分)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3分)
(2)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4分)

(3)趋势:民族融合加强。(2分)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繁荣奠定了基础。(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孝文帝改革(15分)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主要考察你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对北魏统一北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B.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C.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D.为各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魏冯太后亲自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的是
A.本民族的典章制度B.儒家经典
C.汉族历朝的典章制度D.佛教文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
材料二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拔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和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拔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三 北魏的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中国历史·魏晋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鲜卑民族的经济文化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什么孝文帝要迁都洛阳?(4分)
(3)结合材料四分析,北魏迁都洛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  
A.编户制B.均田令C.租庸调制D.征役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A.民族的融合B.北方分裂走向统一
C.中央集权加强D.经济中心南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