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李悝曾相魏文侯及武侯,使国富兵强。他倡导“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尽地利之教,废沟洫,行...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李悝曾相魏文侯及武侯,使国富兵强。他倡导“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尽地利之教,废沟洫,行平籴之法”;……(他)制定《法经》流传后世……。
——摘自《凤凰播报——李悝变法》
材料二  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越国大臣)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悝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改革的历史背景。(8分)
(2)概括材料二中蔡泽对吴起与商鞅变法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7分)
答案

(1)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废除井田制;重视农业;平抑物价;加强法制——《法经》。(4分,任意四点)
背景:政治上:周王室衰微,战争频繁,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进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    
思想上:学术自由、百家争鸣,思想解放;(4分)
(2)评价:肯定两人的功绩,但认为成就功名而失去性命,其成功不圆满(次等的成功、中等的成功)。(4分)
看法:(4分。本小问采用分层次评分;答案符合题意皆可得分;仅答同意或不同意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观点与理由不匹配也酌情扣分)
答案示例:
层次一(2分):同意。(1分)理由:通过改革变革了生产关系,推动了国力的提高。(1分)
不同意。(1分)理由:判断改革成败不能仅仅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1分)
或是改革过程中法律严酷,赋税沉重。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层次二(3分):不完全同意。(1分)(理由可综合第一层次中两种答案,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3分)如: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但判断改革成败主要看改革的客观历史效果。(看其是否推动历史前进;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措施依据材料一中“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可归纳出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分明;从“尽地利之教,废沟洫,行平籴之法”概括出废除井田制、重视农业、平抑物价;从“制定《法经》流传后世”概括出加强法制——《法经》。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来归纳即可。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可归纳出蔡泽肯定两人的功绩,但认为成就功名而失去性命,其成功不圆满;第二小问评价,既要看到作者观点的合理性,又要看到其观点的不足,如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但判断改革成败主要看改革的客观历史效果。
核心考点
试题【(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李悝曾相魏文侯及武侯,使国富兵强。他倡导“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尽地利之教,废沟洫,行】;主要考察你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书•画策》云:“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 “强国知十三数:竟(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稿之数。”……商鞅赋予了户籍特殊的意义,他主张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罪。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
——摘自陈小葵《论古代户籍制度与中国古代王权政治》
材料二:新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1958年以前,那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们可以自由迁徙。这在1954年的《宪法》有关条文中有明确规定。……1958—1978年的二十年间。由于1958年前的迁徙自由,农民由于各种原因竞相涌向城市,导致城市面临各方面的严重压力。1958年1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从法律上对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进行限制。1978年以后逐步开放户籍管理,家庭承包经营的形式,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也解放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外流动,在流动中“自我解放”,终于一次次给户籍制度撕开了口子。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农民进入城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开始允许那些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进集镇落户。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正走向深入。
——摘自汤玉权《论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9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影响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因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仟佰,贫者无立锥之地。……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桑蚕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据《魏书》卷一百一十译编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两次土地制度改革的突出特征以及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8分)(2)较之于商鞅变法时期的土地制度,北魏的均田制有何积极意义?谈谈你对“富者田连仟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认识。(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初期的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尽地力”,并说“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实行“平籴法”,设“常平仓”,以平衡粮食价格。
材料二 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二篇;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凡六篇。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悝变法与商鞅变法相似的内容。(6分)
(2)据材料二,分析李悝作《法经》的意图。(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关于变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政治上各国先后进行变法B.思想上百家争鸣
C.经济上土地国有化趋势加强D.经济上生产力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
A.秦孝公大力支持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