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我们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管理下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补充的一种形式。就某...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我们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管理下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补充的一种形式。就某些形式和内容看来看,类似国外的“出口加工区”,但我国的经济特区不仅搞出口加工,还搞各种行业的综合经营。就是说,即办工业,也办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同时还办文化、教育、科研事业,以及农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等。而总的原则是以工业为主,带动其他各产业的全面发展。
——穆中魂《从深圳经济特区看我国对外开放政策》
材料二 除现在的经济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但如果将来沿海地区搞好了,经济发展了,有了条件,收入就可以高一点,消费就可以增加一点,这是合乎发展规律的。要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是个大政策,大家要考虑。
——***《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材料三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经济特区具有哪些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2分)
(2)结合材料二及相关史实,说明我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并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2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4分)
(4)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关史实,谈谈我国 “以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并列举其所取得的两项成就。(4分)
答案

(1)特点:是我国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各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但以工业为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4分)(任意二点即可)
作用: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分)
(2)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目的: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2分)
(3)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加强,客观上要求我国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实践也证明对外开放政策,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4分)
(4)表现: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对联合国事物全面参与,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合作的国际行动。(2分,任意两点即可)
成就: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倡导五国会晤;创建上海合作组织;积极申请并加入世贸组织;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并发挥积极作用(任两点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主要内容的概括与归纳的能力。由材料中“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原则是以工业为主”、“就某些形式和内容看来看”等归纳其特点即可;作用需要结合已学知识归纳,可以从“窗口”与“试验田”等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及主要结论的准确认识,格局回顾教材内容即可,目的可以结合“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两个角度分析归纳。第(3)问,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因的归纳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的影响力”等方面归纳即可。第(4)问,第一小问需要抓住“以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如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参与联合国的事物等;第二小问依然以走向世界为主题,回顾教材与之有关的知识点归纳分析即可,如上合组织的成立、入世等。
核心考点
试题【(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我们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管理下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补充的一种形式。就某】;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世界分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2.世界分享了中国市场准入的红利”、“ 3.世界分享了中国降低壁垒的红利”,这是一篇文章的三部分的标题。由此判断,这篇文章的总标题最可能是
A.《“开埠”170年,上海走向世界》B.《“入联”40年,中国在长大》
C.《“改革开放”30年,世界跟着变》D.《“入世”10年,世界得到了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3分)。
材料一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1)当传统农耕文明遭遇英国工业文明时,中国“不是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材料二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2)用建国后前30年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两例驳斥材料二所提到的观点。(6分)
材料三 “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百年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好本世纪初全球化加速扩张是三个重要的节奏。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的?(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11月第八届珠海航展成功举办,中国航空产品的卓越表现,使“中国制造”拿到了300多亿美元的创纪录订单。航空业处于产业链的顶端,是拉动工业技术链条的 “总龙头”,其研制必将有力地拉动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强化民族工业的力量,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材料中“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主要说明了
A.区域集团化趋势B.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
C.经济全球化加强D.全球政治军事政治合作的大趋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于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语录
材料二: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彼之谋我噬膏血非噬皮毛,攻资财而不攻兵阵,方且以聘盟为阴谋,借和约为刀刃,迨至精华销竭,已成枯腊,则举之如发蒙耳。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郑观应《商战》上,《盛世危言》卷3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英美两国对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创新分别是什么?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10分)
(2)材料表达了中国早期维新派什么强烈的愿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曾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简要回答中国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的方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7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以为栖身月球的 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   )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一定程度上忽略个别考察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