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2分)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国共合作、和平统一在海峡两岸的呼声更趋高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国共合作、和平统一在海峡两岸的呼声更趋高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此次代表大会亦通过此决议。
(六)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        
——引自《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        
材料二 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一切存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引自《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三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四  2005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会谈。穿越60年历史,两党最高***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胡锦涛***说:“从你们踏上内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两党就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与连战握手             2009年5月26日胡锦涛同吴伯雄握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共认识到国共两党合作的必要性是什么?材料一中“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其实质指什么?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3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是如何体现的?第二次合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3分)        
(3)在材料三中***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他提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 (2分)
(4)结合材料四,分析两党历史性的再度握手充分印证了国共两党当前共同的根本利益是什么? (2分)         
(5)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的基本政策立场是什么?(2分)         
答案
         
(1)必要性: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其实质是强调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或者保存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标志: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3分)
(2)目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体现: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成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3分)         
(3)关键是国共两党平等会谈;“一国两制”。(2分)
(4)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2分)         
(5)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要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潮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持正确方向,拓宽前进道路,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2分)         
解析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展现出和平发展前景。实践证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潮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持正确方向,拓宽前进道路,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国共合作、和平统一在海峡两岸的呼声更趋高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我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大不同是(   )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B.前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自治权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于台湾问题,我们的认识是 ①二战结束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 ②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 ③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 ④国际反华势力以及“台独”势力是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两个重要因素()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近代中国志士仁人为争取国家独立,谋求国家发展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链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妇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奴婢,禁止娼妓;后宫妃嫔也设立职务。”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等级森严。诸王出行,“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士兵,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1)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4分)          
材料二  下图是纪念中华民国明信片              材料三 红色根据地形势图

(2)从材料二中,你能提取哪些有效信息?(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其结果如何?(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得到哪些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史记·匈奴列传》
自马邑军后五岁之秋,汉使凹将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其明年,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自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羊百余万。……是岁,元朔二年也。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匈奴传》第六十四
材料二:阅读下图

材料三: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正月下诏亲征噶尔丹,二月康熙帝亲统六师启行,征噶尔丹。 
——作者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汉武帝处理民族问题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汉武帝和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的异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1940年12月,罗斯福总统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
请回答: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姑息纳粹”有什么重大表现?结台二战初期的形势,分析“姑息纳粹”造成的恶劣影响。
(2)从“姑息纳粹”到合作对抗纳粹产生的不同影响中,你能得出什么重大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