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清末民初,中国历史进入另一次转型期,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关这个转变,下列叙述那些正确? ①随着工商业的进展及交通运输的发达,旧都市获得新生,上海的发展即为着...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清末民初,中国历史进入另一次转型期,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关这个转变,下列叙述那些正确?
①随着工商业的进展及交通运输的发达,旧都市获得新生,上海的发展即为着例
②政府重视农业发展,鼓励设置农业学校,各地成立农会,粮食的生产大量增加
③受到西方的冲击,知识分子的思想趋向反传统,目的是在创造新文化
④新式教育的发展与社会风俗的改良,受益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甚大
⑤西方科技的传入提高了经济生产力,城市与乡间的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②民初政府并没有重视农业;⑤民初西方科技的传入仍是很有限。
核心考点
试题【清末民初,中国历史进入另一次转型期,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关这个转变,下列叙述那些正确? ①随着工商业的进展及交通运输的发达,旧都市获得新生,上海的发展即为着】;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某校历史科组展开了“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甲、乙、丙、丁同学研究了下列历史时间轴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1)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发生。
(4)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5)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
(6)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7)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8)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订。
1946年初国共签订《停战协定》宣布停止内战。同时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9)1946年6月国民党对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
(10)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制定《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
的作用。
(1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新民主义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丙:其实,在当时的中国,民主梦破灭是必然的
丁:只有实现了民族独立,才能有真正的民主而言
依据你对上述内容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甲、乙两位同学的看法?
(2)试就丙同学的历史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3)根据丁同学的发言,联系中国近代历史,请你找出一例进行论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
材料一:

文字:国王依然是国家的主人,但已经不管理国家大事了
(1)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材料二: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2)作为总统,他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 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如何?
(3)以以上两种政体为例,简述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4)这种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 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变法的实质是
A.增强各国的国力B.承认土地私有化
C.稳定社会秩序D.强化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世界近代史上德意志统一和美国统一的方向是由北方到南方,决定两国统一方向中原因最主要的是
A.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较发达B.南方实力较弱
C.北方有统一的决心D.南方是农业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理想蓝图,下列选项中的论点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兼爱”“非攻”③“制天命而用之”④“民贵君轻”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