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民的历史实践,对人类法治建设的进步有着巨大贡献。材料一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民的历史实践,对人类法治建设的进步有着巨大贡献。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4)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相关的两个宪法文件的核心内容并说明其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地位。
答案
(1)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2)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
(3)成就: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4)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主权在民,国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还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之初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其中法治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题围绕着法治建设的主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法治建设的相关内容。尤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是一座显著的里程碑。
核心考点
试题【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民的历史实践,对人类法治建设的进步有着巨大贡献。材料一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
 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书·杨尚希传》
   材料二: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
 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员。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包拯奏报》
  材料三: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38万,官员13465人,官民之比已增加一倍,为l: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至2.25万人,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注:指康熙初年)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人,官民之比已高达1:911。                 ——《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不得照抄原文)
(2)扼要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
(3)分析上述历史现象的危害及其历史教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①世界银行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关贸总协定 ④联合国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1月上海市黄浦区高三期终测评)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经历长期演变,显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为(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③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1月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问题(11分)
(1)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体现在哪里?(3分)
(2)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表现在哪里?(4分)
(3)你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的遭遇?(2分)
(4)从“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1月山东乳山市高三期末)110年前,主张变法维新的知识分子谭嗣同
奋笔疾书《有感》一诗——“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昊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
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作者所哀伤的是
A.揭竿斩木的反抗风潮B.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
C.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D.泛滥成灾的鸦片贸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