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下院议会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阁责任制最后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渐形成。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请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大循环的表现,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这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2分)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美两国分别是如何贯彻中央集权原则,又避免了专制的?(4分)
(4)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2分)
答案
(1)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设立内阁,成为皇帝的内侍机构;清增设军机处,挑选亲信充任。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专制皇权加强,发展到顶峰。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4分)
(2)国王的行政权力被逐渐剥夺,成为“虚君”;议会逐步掌握国家大权;内阁对议会负责制逐步形成。(2分)
(3)英国: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但没有实权;国家权力集中在议会和内阁,议会和内阁又互相制约。(2分)美国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属于联邦政府。同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相互制约,相互制衡。(2分)
(4)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君主立宪制,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2分)
解析
本题通过考查中西政治制度的不同,进而理解中国民主化道路的曲折。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原则,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并于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当时采取“一边倒”方针的主要意图是
A.创造利于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
B.借助苏联恢复中国联合国席位
C.与苏联结盟共同谋求世界霸权
D.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北伐进军长江流域,胜利在望D.一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条:第一款 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七款 ……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递合众国总统,由总统审批。倘若……该议院的议员以三分之二仍然通过法案,该法案成为法案。第二条: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二款  总统有权缔约和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同意后,任命大使.最高法院的法官……第三条:第一款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议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弹劾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美国宪法是在什么情况下制定的?
(2) 请指出材料中两部宪法所反映的共同原则,并根据材料一中的美国宪法的内容来具体说明这种原则的内容。
(3) 两部宪法关于总统的权力的规定有何不同?请根据中国当时的情况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4年,随着中国政权组织形式的确定和各级政权机关的建立,从当年底开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精简。但后来,依法成立的国务院开始增设机构,到1956年,机构总数达81个,形成了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数量的第一次高峰。   ’
材料二  1960年到1964年,为了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进行了建国后的第三次较大机构改革。一方面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干部精简运动,全国共精简81万人。精简下来的干部大多数充实到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另一方面中央收回五十年代后期下放给地方的权力,并恢复被撤销的机构。到1965年底,国务院的机构数达到79个,为建国后的第二次高峰。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进行了五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这五次政府机构改革实践,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如: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等。又有一些教训,最大的教训在于忽视了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2003年以前的改革开放时期,政府既创造环境,又在直接创造财富;新的时代发展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是,“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1956年、1960—1964年我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这两次改革的结果有何共同之处?
(2)依据上述材料,概述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与前两次改革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从建国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时(注:抗日战争)共产党暂时放弃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而改为减租减息。地主获许保留土地,可以收取经过削减的地租,同时也有权参加地方选举。与以前实行的苏联体制不同,共产党这时宣布通过“三三制”进行直接选举。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苏俄在1918-1921年三年内战时和中共在抗战时分别实行怎样的政策?其目的有何不同?
(2)与抗战时期边区的民主政治相比,1954年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哪些进步?
(3)边区民主政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