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消息虽然很快就通过一系列的渠道传到了乾隆末年的中国,但和当时欧洲的情形不同,这个消息并没有在中国社会引起任何的政治动...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消息虽然很快就通过一系列的渠道传到了乾隆末年的中国,但和当时欧洲的情形不同,这个消息并没有在中国社会引起任何的政治动荡。
材料二 这种“文化接受”的过程当始于19世纪90年代,至辛亥革命爆发,这个过程大致以戊戌变法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谈论过法国大革命的知识分子主要有王韬、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其中前两人的态度大同小异:王韬仅肯定君主立宪派,对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则大加贬斥;康有为则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惨祸,虽然它开启的是一股不可抗拒的、世界性的民主潮流,但最好还是采取英国式的改良来顺应之以避免卷入法国式的革命漩涡。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没有在中国社会引起任何社会动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王韬、康有为、谭嗣同分别属于什么派别?
(3)分析王韬、康有为对待法国大革命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当时中国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不可能形成反对封建制度的气候。
(2)王韬属于早期的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属于19世纪末的维新派。
(3)他们都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但从小接受封建教育,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他们不希望通过暴力的方式推翻封建制度,只是希望封建势力能作些让步,进行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所以,他们否定了法国大革命。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第(1)问,要结合中国史和世界史来回答,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楚,为什么中国人对法国大革命无动于衷,欧洲的封建主对大革命却恨之入骨。第(2)问比较简单,根据教材回答就可以了。第(3)问比较难,要根据维新派的特点来回答。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消息虽然很快就通过一系列的渠道传到了乾隆末年的中国,但和当时欧洲的情形不同,这个消息并没有在中国社会引起任何的政治动】;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即忘共和,既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  )
A.梁启超
B.黄兴
C.孙中山
D.蔡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阶段B.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C.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D.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62年,美国颁布的《宅地法》规定,每个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免费获得无人居住的政府所有土地160英亩。只要定居和开垦5年土地就可归其所有。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
A.美国政府鼓励西部居民购买土地
B.美国政府采取了优惠的土地政策
C.美国政府向所有美国公民出售土地
D.美国政府利用出卖公地的收入来解决财政困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  )
A.坚持毛泽东思想
B.对“文化大革命”的否定
C.要把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延续下去
D.“左”倾教条主义的继续和表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开展整风运动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反对官僚主义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