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7、18 世纪,以英、美、法为标志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人类历史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引起深刻的社会巨变,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若干先进国家开始确立。回答:(1)...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7、18 世纪,以英、美、法为标志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人类历史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引起深刻的社会巨变,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若干先进国家开始确立。
回答:
(1)为什么把 17、18 世纪的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主要有哪些特点?
(2)从经济结构和阶级状况方面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胜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早期”是指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特点:①它们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其历史使命是推翻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②领导者往往是资产阶级与共同利益者的联盟。如英国的新贵族、美国的种植园主。③革命的对象是直接针对封建压迫或民族压迫,其任务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④革命的参加者除资产阶级外,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以农民为主力。⑤革命的理论武器是启蒙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决定了民众参与革命的程度。⑥革命过程曲折复杂,如英国革命中出现王朝复辟,法国革命政权多次交替。⑦激进的革命措施最终被取消,保留的一般是符合大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成果。
(2)原因:①由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水平所决定,新的阶级力量比较弱小。②反动势力的反扑,导致革命斗争十分激烈,进程曲折,法国封建势力还与外国封建势力勾结。③英法革命中,革命阵营内部由于经济利益不同还发生过分裂。
(3)主要表现在革命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一般原则,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解析
本题属限制型问答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归纳概括及因果分析能力和运用历史语言进行分析说明的能力,解答第一问,“早期”的含义应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去分析,特点的概括要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史实进行说明,关键是分析的角度。第二问原因的说明要求从经济和阶级两个角度进行归纳,同时要联系历史理论加以分析。第三问要求简单明了,体现概括性、规律性的认识。
核心考点
试题【17、18 世纪,以英、美、法为标志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人类历史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引起深刻的社会巨变,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若干先进国家开始确立。回答:(1)】;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不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受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B.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C.受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D.军阀割据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你认为这种观点(    )
A.正确。因为全球化正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
B.基本正确。发展中国家最好别趟这股浑水
C.偏颇。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D.基本错误。发展中国家应无条件支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克林顿在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中说,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美国《时代周刊》为克林顿的讲话所作的注释是:“国际秩序和安全最好的保证是由一个‘善良的强国’居支配地位,就目前和将来而言,这个强国就是美国。”
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由美国这个“善良的强国”居支配地位是不是国际秩序和安全最好的保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实,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春秋繁露》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段材料分别属于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各处于什么时代?(3分)
(2)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观点?(3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三的观点有什么本质差别?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别?(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先生,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荣氏家族基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材料三:解放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家人将申新三厂迁往台湾的主张,并协同工人一道制止搬迁行动。荣氏家族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解放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2分)
(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何影响?(4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到1956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促成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何创新?(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