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图反映新中国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包括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②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发表③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反映新中国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②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发表③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图中涉及的是第二次建交高潮是在70年代,其原因是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而②是建交高潮的结果③是指1978年以后,不符合题意。
核心考点
试题【图反映新中国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包括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②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发表③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06年11月3~5日,在北京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次部长会议,这是中非关系史上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在过去的半多个世纪中,中非高层互访达800多起,迄今,中国已同4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新中国***与非洲国家***第一次握手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万隆会议B.***总理出访非洲C.日内瓦会议D.建立联合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B.***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C.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

D.***访问印度

 
  
材料二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三

请回答 :  
(1)对材料一中的历史事件进行先后时间顺序排列,并指出该材料反映出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为什么是用“恢复”这个提法?(2分)哪些因素使中国得以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分)
(3)材料三中图A 的结果怎样?有什么意义?中国政府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什么?图A与图B 之间有什么关系?(3分)
(4)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主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哪方面的成就?(1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重要外交活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三
材料二 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材料三 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共160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特点(3分)
(2)写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正式确认的标志。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所述制度在主要目的上的共同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一国两制”是怎样协调国家与地方利益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三项制度的创新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以下一组材料是古代思想家关于“君”、“民”关系的言论汇编:
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谷梁传•桓公十四年》)
②“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清唐甄《潜书•明鉴》)
③“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荀子•哀公》)“民乏财用,不亡何待?”(《国语•楚语上》)
④“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
⑤(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荀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材料二(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根据材料一简述该理念的内容?(不得摘抄原文)(7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3)材料一、材料二对你有何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情况下的,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 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军事禁运。 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中的“经济建设实践”主要是指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的含义是什么?(1分)有何意义?(1分)此后,中共八大对我国工业化建设明确了怎样的任务?(1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我国工业化道路在发展重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