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20分)2010年是国际妇女运动一百年。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分)2010年是国际妇女运动一百年。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二 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的口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断地向前推进。
——安徽人文讲坛《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6分)
(2)根据材料三,提炼推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社会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8分)
答案
(1)①就业机会增加;②受教育机会增加;③追求婚姻自由。(2)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救亡图存的需要。(3)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日益开放;人性日益解放;政治日益民主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20分)2010年是国际妇女运动一百年。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面有三处是错误的,请指出并给予更正:(9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围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汉初,实行分封制,由于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威胁了中央集权,从汉景帝到汉武帝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西汉后期,以道作为监察区,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地方军政、财政、司法、市场等权被分散。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对地方尤其是边疆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词中吟咏的“一桥”建成于
A.三年经济恢复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下图所示国际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地位参加会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载,道光时(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它反映的是
A.因“海禁”政策,湖丝只能从广东、上海出口
B.道光年间,湖丝先从广东后自上海出口
C.鸦片战争后,湖丝方出口海外
D.道光年间,湖丝仅在上海出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韩非子》:“一匡天下”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多民族与大一统的局面向来为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学者所称颂……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曰:“今汉兴, 海内一统。”……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怀有“廓定四表, 混一戎华”之志。金世宗完颜雍亦曰: “天下如一家。”……清康熙帝曰:“合天下之心以为心,公四海之利以为利。”
——张传玺《大一统与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涵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大一统”“统”什么?并分析这一主张产生的结果与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事迹。(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