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光绪十二年(1886)江西巡抚德馨奏折上说:“兼之洋糖盛行,土糖碍销,各糖行多有亏折歇业,糖油二宗,大为减色。”这主要表明(   )A.洋糖垄断中国糖市场B.工...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光绪十二年(1886)江西巡抚德馨奏折上说:“兼之洋糖盛行,土糖碍销,各糖行多有亏折歇业,糖油二宗,大为减色。”这主要表明(   )
A.洋糖垄断中国糖市场B.工业洋糖具有优势
C.洋糖深受中国人喜爱D.中国糖油质量较差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材料中提到“兼之洋糖盛行,土糖碍销,各糖行多有亏折歇业,糖油二宗,大为减色。”这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西方工业化的冲击,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均有错误。
核心考点
试题【光绪十二年(1886)江西巡抚德馨奏折上说:“兼之洋糖盛行,土糖碍销,各糖行多有亏折歇业,糖油二宗,大为减色。”这主要表明(   )A.洋糖垄断中国糖市场B.工】;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谭熙鸿主编的《十年来之中国经济》(1948)记录道,当时“建设国防经济,发达国营工矿事业的呼声,遍于全国上下”。这种“呼声”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抗日战争的需要B.斯大林模式的影响C.解放战争的需要D.官僚资本的膨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那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应是
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独尊儒术”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①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④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服饰是文明的标志之一,反映着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补子就是明代官员常服和补服在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或圆形)饰有鸟兽的图案。文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鸳鸯,七品为鸂鶒,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武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绣狮,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绣彪,七品绣犀牛,八品与七品相同也是绣犀牛,九品为绣海马。
——朱和平《中国服饰史稿》
材料二 在明代,人们把身子包得严严实实,形成宽衣博带、衣领紧扣、裙长拽地的中式服饰式样,不强调服饰与人体各部位保持一致,在服饰结构上采取平面裁剪的方法,在人体与衣料之间形成的空隙较大,显得宽松。
——摘编自王超玲《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审美观念比较》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对于服饰崇尚显露人体之美,反映在服饰式样上就显得开放、显露。在结构处理上,以立体裁剪为本,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合体,是身体与纤维衣料之间的空隙极小,追求用服饰突出人体曲线美,是服饰成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综合反映。
——摘编自王超玲《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审美观念比较》
材料四易服者注意:启者民国共和告成,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人有鉴于此,故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并各国维新便帽无不完备。敝局非图渔利实因鼓吹易服起见,凡士商各界请一试之,方知予言不谬。
——北京《大自由报》上刊登的广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补子的特色。(2分)
(2)据材料二、三,比较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式样与结构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观念层面上概述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6分)
(3)据材料四广告内容,由表及里地概述有关“易服”的历史信息。(6分)
(4)综合以上材料,总结影响服饰变迁的要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