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鞋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但“脚上文化”却反映出了历史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缠足,又称裹小脚,是中国20世纪初以前的一种风俗。手工的绣花鞋也就...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鞋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但“脚上文化”却反映出了历史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缠足,又称裹小脚,是中国20世纪初以前的一种风俗。手工的绣花鞋也就成了华夏民族独创的手工艺品,被世人誉称“中国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布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鞋广告。
注释:图中的女鞋广告语为

请回答:
(1)概括近代“鞋的革命”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上述图文资料,分析国产欧式女鞋流行的原因。(6分)
材料二:下面三幅图片一定程度上见证了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3)请概括说明每幅图片见证的历史意义。(8分)
答案

(1)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2分)
(2)西方文明的冲击;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或不缠足运动使妇女从陋习中解放出来);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绣花鞋的美观度、实用性较差。(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3)图一: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2分)
图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覆灭。(2分)
图三: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2分)
图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提升。(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鞋的革命”指由“缠足”穿绣花鞋到“不再以穿自己纳的布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结合所学知这从本质上说是妇女地位的提高。
(2)本题考查影响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依据注意广告语中的“你们全身所服用,是否国货抑外洋””专用国货已多时”“买于陈嘉庚公司”再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方面回答,同时与传统绣花鞋比欧式鞋“美观大方”也是流行的原因。
(3)通过图片的形式考查学生史实再现能力,结合图片依据所学知图一井冈山时期的草鞋见证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图二渡江战役时期的鞋见证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覆灭,图三一五计划时期的鞋见证了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图四新时期的高跟鞋见证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提升。
核心考点
试题【鞋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但“脚上文化”却反映出了历史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缠足,又称裹小脚,是中国20世纪初以前的一种风俗。手工的绣花鞋也就】;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足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
A.“仁政”的主张B.爱惜民力的主张
C.“克己复礼”的主张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
A.历史学家的分析和思考B.当时的客观事物
C.各种历史教科书D.各种历史文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这样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位人物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C.钱学森   D.王淦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荀子总结吸收百家思想,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使战国儒家思想蔚然大观。以下符合荀子思想主张的有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③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是主张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依法治国
C.由圣人掌握国家权力D.以德治民,取信于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