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的原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得出儒家思想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有
①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②儒学本身的二重性结构
③孔子对自身学说的宣传              ④办学活动扩大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史料解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进行分析,可知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B。
核心考点
试题【“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2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环球时报》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2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4分)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2分)
(4)材料五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下列对此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反映的经济形态在我国近代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B.曲线②反映的经济形态均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C.曲线④反映的经济形态最能代表我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流
D.曲线⑤反映的经济形态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中学生写了一篇历史小论文《论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他在论述大批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时,总结归纳了以下四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大量爱国人士迫于战争需要呼吁东部工厂内迁
③保护民族工业的需要            ④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需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6月11日至26日,中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15天,与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并首次开展了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201 3年6月17至20日,蛟龙号在南海连续4次下潜作业,分别搭载3位科学家下潜,并取得大量样品。此材料反映了
①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科技成就彰显了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
③科技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        ④中国航天科技和深潜技术已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A.②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