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在《旧唐书》中,“三教”一词共出现24次,比《新唐书》之外的其他二十二史中出现的次数加起来还多。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三教指的是儒、佛、道B.儒学已经丧失正统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旧唐书》中,“三教”一词共出现24次,比《新唐书》之外的其他二十二史中出现的次数加起来还多。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三教指的是儒、佛、道
B.儒学已经丧失正统地位
C.说明唐朝时三教已经融为一体
D.唐时三教对立情况严重,冲突激烈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三教合一”。三教指的是儒、道、佛,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但并非融为一体;道教和佛教的发展虽挑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但儒学仍为正统;D说法错误。
核心考点
试题【在《旧唐书》中,“三教”一词共出现24次,比《新唐书》之外的其他二十二史中出现的次数加起来还多。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三教指的是儒、佛、道B.儒学已经丧失正统地】;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最早提出此认知论的是朱熹
B.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C.材料认为万物皆有理
D.提出此主张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追求科学之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此观点为
A.格物致知B.致良知C.知行合一D.进学则在致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由此可见二者争执的关键是
A.穷理的方法问题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与“半球化”相比,导致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B.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的出现
C.科学技术的发展D.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4月20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及央行行长宣布,将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4300多亿美元,防范可能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创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C.外汇市场的稳定关系各国经济的稳定
D.通过经济援助控制世界各国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