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8分)户籍制度改革是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3年,伴随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战后农村极度贫...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户籍制度改革是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伴随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战后农村极度贫困,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劳动就业和生活供应等方面带来日益严重的压力。1958年1月9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限制:“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以法律形式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从此,形成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的户籍模式,沿用至今。
——《中国经济周刊》
材料二 中共中央在发展工业化早期谈过:“既要工业化,就会要提取农业剩余,只能让农民做出牺牲。”之所以赶农民出城,并不是为了保护城市人的利益,而是要保证工业化。这就是社会平等与高速度的工业化建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结果。
——凤凰视频《中国户籍制度变革实录“户口”》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与“五四宪法”相比在户籍管理上的变化之处。(4分)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8分)
材料三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统计,去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这样的规模在世界上相当于第五大人口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让农民工真正转移成市民,不仅关乎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未来,也是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新华网《十八大报告传递行政、户籍制度等改革新指向》
(2)材料三反映出中共十八大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提出怎样的“新指向”?(2分)
材料四 户籍制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和强度存在着,它既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也非中国所特有。但我国户籍管理立法建设滞后,当代中国的户籍身份仍具有等级性和世袭性;户籍迁移实行事前许可制,与国际惯例不符……
——接栋正《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及其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启示》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当前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4分)
答案
(1)变化:居民由自由迁徙到受到严格限制;特别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限制。(4分)原因: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带来严重压力;农业支援工业、农村保障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4分)影响:进一步规范了全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并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的户籍模式;对迅速恢复战后经济、稳定城市秩序以及计划经济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4分)
(2)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分)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借鉴国外民事管理制度;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答案就在材料中,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限制:以法律形式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可知首先是特别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限制,其次是居民由自由迁徙到受到严格限制;原因的分析根据材料中“伴随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战后农村极度贫困,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劳动就业和生活供应等方面带来日益严重的压力。”可知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劳动就业和生活供应等方面带来日益严重的压力。
(2)根据材料中““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让农民工真正转移成市民,不仅关乎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未来,也是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可知是要让进城务工的人口市民化,加快改革户籍制度。
(3)有材料的信息“但我国户籍管理立法建设滞后,当代中国的户籍身份仍具有等级性和世袭性;户籍迁移实行事前许可制,与国际惯例不符……”可知,现行户籍制度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再者最大的现实是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还有借鉴国外民事管理制度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
核心考点
试题【(18分)户籍制度改革是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3年,伴随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战后农村极度贫】;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对下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占世界的份额表(单位 百万元)》所进行的分阶段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年  份
1820
1870
1913
1950
1973
1998
中  国
228600
189740
241344
239903
740048
3873352
中国占世界份额(%)
32.9
17.2
8.9
4.5
4.6
11.5
A.西方工业化所产生的原料需求决定了古代中国所占的份额
B.两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劳动分工影响了近代中国所占的份额
C.“左”倾错误和列强敌视形成了现代初期中国所占的份额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成提升了1998年中国所占份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到1983年7月,“文革”中30多万件冤假错案、110万件历史遗留案件得到纠正和复查,300多万名干部得到平反昭雪。这成为“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此举
①成为实行改革开放的起点           ②为现代化建设奠定社会基础
③促成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④调动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中,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1801年,穆罕默德·阿里借助人民起义,夺取政权。法国被迫从埃及撤兵
埃及从此成为独立自由的近代国家
B
1854年,佩里率舰队再次到达日本,同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
日本开始确立了“文明开化”政策
C
1922年11月,土耳其废除素丹制(王权),1924年3月,废除哈里发制(教权)
凯末尔改革结束了土耳其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制度
D
甘地主张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尽力调解教派争端
标志着争取国家独立的不合作运动开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而清人戴震指出:“酷吏以法***人,后儒以礼***人”。这说明封建思想文化
A.都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B.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C.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D.对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