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民国的建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在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下,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成为了殖民国家的的原料产地与商品的倾销地。A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是在新中国成立后。B项为无关项,D项是错误项,中国并没有沦为过列强的殖民地。
核心考点
试题【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民国的建立】;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B.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
C.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性D.列强在中国开办船舶制造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葡萄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色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15 世纪末16 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18世纪后)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与1500年以前相比18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简析其原因。(6分)
(2)请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扩展”。(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4年2月,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上海市地方协会、国货联合会及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三团体,为提倡国货起见,特公定民国二十二年为“国货年”。“国货年”的提出
A.有利于外国资本扩张
B.为官僚资本膨胀提供土壤
C.加速了农村经济发展
D.促进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后决心致力于铁路建设:“……中国物产无不丰富,惟待开发而已。……故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因铁路能使人民交接日密,祛除省见,消弭一切地方观念之相嫉妒与反对,使不复阻碍吾人之共同进步,以达到吾人之最终目的。”孙中山认为
A.铁路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工具
B.铁路能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各地联系
C.中国还没有掌握铁路建设的技术
D.铁路运输费用低、运力大、速度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