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刘少奇在建国后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刘少奇在建国后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建国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与理解。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刘少奇在报告中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故应选B。A是1945年召开的,应排除;C是1978年召开的、D是1992年召开的,均不能,因刘少奇早在1969年已逝世。
核心考点
试题【刘少奇在建国后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投资及拥有纱锭情况简表
企业类型
1913年开工纱锭数
1913年织布机数
1914年厂平均拥有纱锭数
外 商
338,900锭
1,986台
51,664锭
华 商
484,192锭
2,016台
23,686锭
材料二   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省 区
直隶(含京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陕西
其他
各省
工厂数
455
155
42
33
31
20
19
19
3
5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什么时候在什么地区兴起?(3分)
(2)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棉纺织业状况如何?(2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相继召开。到1936年,中国关税6.36亿元,统税收入1.31亿元,盐税收入2.47亿元,中国财政总收入是1927年的15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提倡使用国货运动
B.北洋军阀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政策
D.英法为了加强团结废除了对华的关税条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46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以上材料反映的是(   )
A.家庭手工业的***B.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大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四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从哪些方面进行社会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5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对先秦儒学“仁政”的继承 ②具有迷信的思想色彩 ③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皇帝的暴政 ④比较客观科学地说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