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著《全球通史》上反映出“大萧条是两次大战之间的分界线”,并以“走向战争”四个字概括1929年一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著《全球通史》上反映出“大萧条是两次大战之间的分界线”,并以“走向战争”四个字概括1929年一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你认为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大萧条影响的论断是否正确?为什么?你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走向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是正确的。(亮明观点)
1929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极大,使其前后两个10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一战结束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战胜的资本主义大国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危机前事实)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欧亚战争的策源地。从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开始,德、意、日疯狂对外侵略扩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逐渐解体,世界“走向战争”。(危机后事实)(前后对比,证明30年代危机确实是“分界线”,同时危机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20世纪30年代世界“走向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德、意、日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具体原因主要是经济危机促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侵略扩张,以及英法美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按照题目要求,说明对30年代世界“走向战争”原因的总体认识。)
解析
题目涉及的核心问题是,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题目的观点可分为主观点,副观点。主观点是:“大萧条(指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两次大战之间的分界线”。副观点是: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总体而言,我们应先就30年代经济危机有什么影响这一问题,从教材寻找答案,然后,再与题目观点进行对比。由于题目副观点有“走向战争”的提示,我们可以进一步缩小思考范围,只看30年代经济危机是否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这一问题。教材内容表明,危机促使德、日法西斯上台,并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从而证明题目的副观点是正确。下一步再回想一下危机前的世界形势,看是否能与危机后形成显明对比,从而证明危机是否具有“分界线”的作用。危机前由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确立了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世界相对和平,也为各国经济的和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确实与危机后对比明显,所以,题目的观点是正确。具体作答分析见例题答案中的标注。
核心考点
试题【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著《全球通史》上反映出“大萧条是两次大战之间的分界线”,并以“走向战争”四个字概括1929年一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主要考察你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有学者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美国经济霸权的确立提供了契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经济危机使其他国家卷入到了战争之中。
B.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经济先于他国恢复发展起来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乘机大发战争财
D.美国为其他发生经济危机的国家提供援助,加强了对世界经济的垄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右图的“胡佛村”反映了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 (   )        
A.股市崩溃,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
B.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C.市场萧条,世界贸易额剧减
D.生产过剩,大量产品被毁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3年,有人描述当时美国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危机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危机措施,下列对这些反危机措施的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A.发动对外战争转嫁危机
B.采取国家干预的办法,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C.建立独裁制度,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D.缓和与殖民地的矛盾,倾销过剩商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变式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 年出现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到1930年初就波及英国。到1932 年夏秋之际,英国的危机达到了最严重的地步。1931 年至1932年,失业工人达300多万,占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危机对英国农业的打击较为严重,1930——1932 年间,农产品价格下降34%,致使农业生产严重缩减。危机对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英国外贸打击也很沉重,出口贸易锐减,国际收支在历史上首次出现逆差。到1931 年国际收支逆差已达一亿英镑,英镑
的金融稳定地位受到猛烈震荡。
材料二:在危机面前,政府决定紧缩开支,削减社会保险,增加间接税来解决财政问题。这些措施遭到人民的反对,1931年8 月,工党政府辞职。新政府采取一些措施,力图保全金本位。但在接连不断的挤兑黄金的浪潮的冲击下,不得不于9月20 日宣布放弃英镑金本位,并以此作为克服危机的主要措施之一。1 英镑从价值4.86 美元跌到3.4 美元……为了保持贬值后英镑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英国同帝国各成员国和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
家组成英镑集团。参加该集团的国家的货币与英镑挂钩,彼此间的贸易也以英镑为计算单位。1932年在渥太华举行的帝国会议上,英国与自治领及一些英镑集团国家建立英镑集团之间国家关税互利协定,以利于英镑集团内的双边贸易的发展,加强英国在国际市场上同其他强国的竞争能力。
材料三:失业者的悲惨状况和绝望情绪很容易为法西斯分子利用,连英国这样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传统很深的国家也不能完全摆脱法西斯主义的魔影。1932 年10月,原工党大臣小组的一个成员,奥斯瓦尔德·摩斯莱爵士,组成了一个包括形形色色法西斯团体在内的英国法西斯联盟,在各地建立起地方组织。
材料四:1937年5 月,张伯伦上台之时,欧洲国际局势已经恶化,英国重整军备又受到国内经济状况掣肘。张伯伦便企图以绥靖外交来弥补国防军备力量之不足。他一改前任首相不过问外交事务的做法,一手统揽外交大权。在他的主持下,英国议会政府排斥以丘吉尔代表的对德强硬派的主张,形成一整套所谓“全面解决”欧洲问题的绥靖“总计划”。绥靖政策的最终目标是避战求和,保持欧洲现状,维持英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其具体战略设想是,通过谈判或协商,牺牲中欧及东欧一些小国的利益,出让自己的某些利益,以部分满足德、意法西斯扩张要求的做法,以“祸水东引”的手段,维护大英帝国的根本利益。
请回答: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英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为克服危机英国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英国的政治和外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