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 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简表(百分比)   年代1956~1960 1966~1970.1971~1975 1986~1900 国民收入    8.7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简表(百分比)
   年代
1956~1960
 1966~1970
.1971~1975
 1986~1900
 国民收入
    8.7
    7.7
    5.7
    1.3
工业总产值
    10.4
    8.4
    7.4
    2.5

 
从上述变化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苏联的经济体制活力严重衰退    B.苏联的经济改革毫无实际效果
C.计划不能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    D.发展经济必须借助于外国援助
答案
A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简表(百分比)   年代1956~1960 1966~1970.1971~1975 1986~1900 国民收入    8.7  】;主要考察你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2分)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 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孙中山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在当时是否实现?为什么?(3分)
(2)(2)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看到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93年俄罗斯叶利钦政府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推行全方位外交,具体表现不包括
A.加强与欧盟的关系,发挥在欧洲事务中的大国作用
B.主张与北约合作,默许北约东扩
C.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D.协调与独联体内其他各国的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
①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过渡时期,出现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
③美国撇开联合国,相继发动科索沃战争、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
④和平与动荡并存,世界总体趋于紧张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农业
C.重点放在轻工业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在其发展过程中,改革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B.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促进了当时经济的迅速发展
D.戈尔巴乔夫改革继续优先发展轻工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