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 苏联解体以后有一个民意调查。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综合社会研究所在全俄进行了有代表性的问卷调查,让受询者对俄罗斯五个时代——1917年以前的俄罗斯,斯大林时代...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苏联解体以后有一个民意调查。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综合社会研究所在全俄进行了有代表性的问卷调查,让受询者对俄罗斯五个时代——1917年以前的俄罗斯,斯大林时代,勃列日涅夫时代,叶利钦时代,普京时代进行评价。斯大林时期有4项指标得分最高:国家有纪律和秩序、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上威望高、人民热爱祖国;在负面指标评价中,斯大林时代得到一项最高:
A.“恐怖”B.贪污贿赂C.犯罪和团匪活动D.不相信自己的未来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了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斯大林时期有4项指标得分最高:国家有纪律和秩序、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上威望高、人民热爱祖国,说明了其经济和国际地位方面成绩突出,就其局限性而言,经济上,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上:违背民主和法制,实行“大清洗”,扼***了苏联的重要人才。就其局限性最好的归纳应该是“恐怖”。
核心考点
试题【苏联解体以后有一个民意调查。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综合社会研究所在全俄进行了有代表性的问卷调查,让受询者对俄罗斯五个时代——1917年以前的俄罗斯,斯大林时代】;主要考察你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53~1957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苏联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到“一五”计划完成时,已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中苏两国经济建设成就均得益于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指令性计划的实施
C.对农业改造的成功进行D.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相互支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及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C.说明了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D.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可取之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写道:“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以下关于斯大林时期政策变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A.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B.从市场到高度计划
C.从允许市场到排斥市场D.从私人资本主义到国家资本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某国20世纪前半叶的工业产值数据。该国家最有可能是
年份
总计%
分类
生产资料生产
消费资料生产
1913年
100
33.3
66.7
1928年
100
39.5
60.5
1937年
100
57.8
42. 2
1950年
100
68.8
31.2
1955年
100
70.6
29.4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苏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B.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
C.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D.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