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维新思想 > (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见识深浅大不相同。
——《中国全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2分)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次变法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次变法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4分)
材料三:(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四: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材料五: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
——《字林西报》
材料六: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七: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
(3)据材料三、四、五、六,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你认为材料七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材料八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九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4)材料八、九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答案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2分)
(2)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政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4分)。
(3)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过于激进,激化矛盾;急功近利、急于求成。(6分)正确;(1分)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3分)
(4)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民族意识觉醒。(5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分析、理解、判断能力。题中材料一、二、三分别介绍了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失败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归纳概括。
(1) 材料一指出: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这说明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2) 发展农工商业——经济方面;训练新式陆海军——军事方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教育方面;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政治方面。回顾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最主要的作用。
(3) 依据材料三、四、五、六的关键信息,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没有周全的设计”;“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材料七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导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符合史实。
(4)“现代化”指的是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历程,它包括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以及思想的理性化等。联系戊戌变法的意义,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核心考点
试题【(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主要考察你对维新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封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源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皇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可照抄原文),并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等人在《上海强学会章程》中说:“近年西政西学,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古孔子先发其端,即历代史书、百家著述,多有与之暗合者,但研求者寡,其流渐湮。今之聚书,务使海内学者知中国自古有穷理之学,而讲求实用之意,亦未遽逊,正不必惊望而无极,更不宜画界以自封。”
一一龚郭清《论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会通中西的贡献》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思想观点。(6分)
材料二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有力的刺激”,“维新运动决不能算做完整的失败。……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彀下这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优,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梁启超全集》
材料二 史称“公车上书”的这件事,大多是根据康自己的《公车上书记》一文为本的。考证当时皇上以及督察院全天的工作流水帐,证明5月2日那天肯定没有出现过一千三百名公车到督察院游行示威并且被拒的事情。当时先是大批现职官员从4月14日就开始接连上奏,4月30日起,督察院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到5月8日才结束,上书总量31件,签名者1555人,其中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只是诸多上书中的一件。
——摘编自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待变法的两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归纳材料二“上书”(上奏)的特点。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趋向于改良而非趋向于革命。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
材料二 有人指出:康有为是“变法第一人”“戊戌变法核心人物和维新运动的领袖”;也有人认为:“一般历史学者……往往受制于改革或革命观点偏见,致使康在百日维新中的影响及康与光绪间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张,过高评价了康有为。”
(1)材料一中“他们”面临的“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指什么?(4分)请举一例说明“他们”是是如何“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的?(4分)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试从社会文明演进的角度评价康有为在这一时期的活动。(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对于戊戌变法的最终失败,学界乃至变法者本身都有深刻的思考。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苟徘徊迟疑,苟且度日,因循守旧,坐失事机,则诸夷环伺,间不容发,迟之期月,事变必来。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臣闻方今大地守旧之国,未有不分割危亡者也。……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 夫皇上既知法之当变矣,既以康有为之言为然矣,而为能断然行之。必有藉于群众之议者何也,盖知西后之相忌,故欲藉众议以行之,明此事非出于皇上及康有为之私见也。而诸臣之敢屡次抗拂上意者,亦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的变法心态,这对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有哪些影响。(5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分析这段材料是否挖掘到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