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在纪念馆内,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禁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魂之心。”下列著作与此馆纪念的人最为密切的的应是(   )ABCD...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纪念馆内,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禁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魂之心。”下列著作与此馆纪念的人最为密切的的应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禁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魂之心。”可知是指领导禁烟运动的林则徐,B是魏源,C是徐继畲,D是李贽,林则徐作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活动有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其中《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因此选A。
点评:对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应突出一个主线,就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渐进过程。抓住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联、启蒙和救亡相联,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三是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关注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抓住五个重点:就是鸦片战争后的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潮、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核心考点
试题【在纪念馆内,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禁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魂之心。”下列著作与此馆纪念的人最为密切的的应是(   )ABCD】;主要考察你对新思想的萌发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05年邓实先生的名文《古学复兴论》:“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⑴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
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主张。材料三中康有为为什么宣传孔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4分)
⑶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著作、报刊反映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历史过程。其中对中国民众的求学、婚姻等社会观念的影响最大、最深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又认为“万里一朔,莫如中华”。据此可以认为魏源:
A.推动了东方国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B.引发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学习西方的热潮
C.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然抱持文化优越感
D.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主流思想这样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日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一主流思想的是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激进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步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如何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什么成为近代思想家讨论的焦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俱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遗折
材料三 严复表述的振聋发聩之处在于“生存斗争”的达尔文主义学说,及其阴郁的推论——“自然选择”。严复创造了两个汉语词汇来表达这些概念:“物竞”和“天择”。“物竟者”,严复解释说,“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通过将两者合而为一,严复创造了新的四言习语——“物竞天择”来指称这两个深具影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口号。
——美国浦嘉珉著,钟永强译《中国与达尔文》
材料四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轮焉。今且日新月异,凡举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张之洞的主张是什么,目的何在?(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张树声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批评?说明了什么?(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宣传进化论的原因何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依据材料四,说明陈独秀提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对当时社会有何影响?(4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思想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