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纵观人类历史,海权对国家盛衰乃至文明兴替的重要影响,无论如何形容都是不过分的……整个一部近现代大国兴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纵观人类历史,海权对国家盛衰乃至文明兴替的重要影响,无论如何形容都是不过分的……整个一部近现代大国兴衰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海权更替史。
——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欧罗巴内自明嘉靖年间,舟楫无所不至,初寻出亚默利加大地,次到五印度国,后驶至中国,……凡南洋之要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护货者听。”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下卷)
(1)请概括材料一中的核心观点,列举世界历史上至少两个史实来论证此观点。(6分)
(2)分别归纳材料二、三中魏源和孙中山的海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生的原因。(16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不能得到保障的原因,并请你谈谈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8分)
答案

(1)(6分)
观点:掌握海权对国家盛衰乃至文明兴替有着重要影响。(2分)
史实论证:西、葡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成为海上强国;17世纪荷兰掌握了海上霸权;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4分,任意两点即可)
(2)(16分)
魏源观点:①创设一支强大的近代海军;②保护国内外贸易的发展;(4分)
原因:列强扩张加深中国的危机;工业文明冲击之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积极了解西方。(4分)
孙中山观点:海权关系到中国的存亡;中国要争取通往太平洋的通道(门户);中国必须自主掌握海权。(4分,任意两点即可)
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学习西方的深入;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步形成。(4分,任意两点即可)
(3)(8分)
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控制;旧中国政府的腐朽无能;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6分)
认识:既要重视海洋权益的维护,又要和平利用海洋。(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此问不难,白话文的材料,非常的容易理解,只要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即可。材料中的“整个一部近现代大国兴衰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海权更替史”表明了作者的主要观点是掌握海权对国家盛衰乃至文明兴替有着重要影响,只要围绕着这个核心思想来回答即可。史实例证可从哪些国家掌握海权使国家昌盛的实例即可。
(2)第二问,魏源的观点可以从材料中的“当缮舟舰,练水师”归纳,可归纳成主张建立强大的海军。材料中的“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护货者听”表明他主张保护海上贸易发展。材料中的“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表明孙中山的观点是没有强大的海防国家不会有安宁的发展环境。其他的观点可从材料的原文抄录即可。原因的分析应从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入手,当时中国列强的半殖民,为了强国海防是必须要壮大的。
(3)近代中国海防不能得到保障的原因可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正是因为中国主观上的综合国力不够强大,正是由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了近代的屈辱,成为列强的半殖民地,所以国家的部分主权包括海防被列强控制,列强了为自己的殖民利益不可能让中国的海防强大。现代中国强大了,海防当然也是强大的,但中国不能因为自己强大就去侵略其他的国家,我们既要维护好自己的海防,又不能侵略别国的利益。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的海防思想
核心考点
试题【(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纵观人类历史,海权对国家盛衰乃至文明兴替的重要影响,无论如何形容都是不过分的……整个一部近现代大国兴衰】;主要考察你对新思想的萌发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同治年间(1861~1875年),清朝统治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力有所增长,士大夫阶层将其称为“同治中兴”。然而西方学者对其评论道:“同治中兴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这一评论的历史依据是(  )
A.清朝统治者仍固守天朝上国的心态
B.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思想
C.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
D.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扼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统计,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翻译数量占译书总数的22%;到了戊戌变法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的翻译数量占此期总数的61.4%。近代中国出版内容的变化说明(  )
A.西方民主思想与传统儒学相对立
B.洋务派只重视西方科学技术
C.国人已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
D.当时出现了学术救国的热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  )
A.暴露了思想深处的封建伦理
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
C.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D.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国者,私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反映了严复(  )
A.中体西用的观点    B.人民主权的主张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D.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