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26分)海洋是地球的“血脉”,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强大都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近代历史上先后兴起的世界强国同时都是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成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海洋是地球的“血脉”,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强大都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近代历史上先后兴起的世界强国同时都是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成为立国的根本大计。这方面的经验在今天仍然适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将南海诸岛列入“琼管”范围,即“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属于当时广南西路琼州的管辖范围,这标志着南海诸岛纳入中国版图已现端倪。至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继续将南海诸岛明确列入中国版图并置于广东省琼州府万州辖下,行使了有效管辖。
(1)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南海诸岛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4分)
材料二 “欧罗巴诸国皆好航海,立埔头,远者或数万里,……彼以商贾为本计,得一埔头则擅其利权而专于我。荷兰尤专务此业。(荷兰)地本弹丸,而图国计于七万里外,历数百年而不改,亦可谓善于运筹者欤!”英国人“皆务工勤商,早夜经营之效,由人烟稠密,户口繁滋,田园不足于耕,故工匠有三十五万户,多于农夫三之一,不止贸易一国一地,乃与天下万国通商也” “每百人中务农者十之三,……开矿者十之一,制造者十之一,为商贾者十之二,余教师、法师、医生、武士、水手。”……“中国之师船,苟无海贼之警,即终年停泊,虽有出巡会哨之文,皆潜泊于近岙内岛无人之地……其船窳漏,断不可以涉大洋。”
(2)魏源认为欧洲列强崛起的表现和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中国当时明显处于劣势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 美国海权论的代表马汉认为,控制海洋是决定一个国家的领导地位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常常是决定一个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在马汉看来,海权是海军舰队、商船队、海外基地(殖民地)三者的总和。
(3)简要说明魏源的海权思想与马汉的海权思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并简要评述魏源海权思想的历史意义。(4分)
材料四 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有的国家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的强盛;有的国家则惨遭失败乃至国运衰落;有的国家的海权保持了长久的存在,有的则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蜕变;还有的国家的海权追求一方面促进了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源。同样的海权追求导致了国运盛衰久暂的天壤之别,其根源无疑值得进行深刻反思。  
——刘中民《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海权与大国兴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4分)
答案

(1)关系:宋代以来中央政府对南海诸岛实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 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4分)
(2)魏源认为欧洲列强的崛起的表现:是海运事业发达,海外扩张,占领海外殖民地;(2分)欧洲列强崛起的原因是:以工商立国,以工商为本,重视发展工商业,重视发展海外市场经济,重视开拓海外市场,抢占海外殖民地,到处掠取利权。(2分)
中国明显处于劣势的原因:经济落后;武器落后;制度落后;思想意识落后;(4分)
(3)相同点与不同点:魏源的海权思想着眼于抵抗西方海权国家的侵略,(2分)马汉的海权思想着眼于为西方海权国家的对外侵略扩张提供理论依据,(2分)认识海外贸易与海权的关系方面,魏源与马汉的海权思想十分相似。(2分)
历史意义:魏源的海权思想没有能够挽救一个衰落的封建王朝陷入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留下了无尽的历史遗憾;(2分)限于自身的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和环境,魏源的海权思想只是一种朴素的海权观,还不可能像马汉那样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2分)而用历史的观点看,在当时的中国,他的这一思想具有超前的先进性,还是应该充分肯定的。”(2分)
(4)认识:海权决定大国兴衰。(2分)适度发展海权,能够促进国运兴盛,维护国家在世界上的利益;(2分)中国应该保护自己的海洋领土主权,努力维护海洋利益。(2分)(每点2分,共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宋代将南海诸岛列入“琼管”范围,即“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属于当时广南西路琼州的管辖范围,这标志着南海诸岛纳入中国版图已现端倪。至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继续将南海诸岛明确列入中国版图并置于广东省琼州府万州辖下,行使了有效管辖”可以得出宋代以来中央政府对南海诸岛实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 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2)依据材料“航海,立埔头,远者或数万里”、“ 地本弹丸,而图国计于七万里外”可以得出魏源认为欧洲列强的崛起的表现:是海运事业发达,海外扩张,占领海外殖民地;由“欧罗巴诸国皆好航海,立埔头,远者或数万里,……彼以商贾为本计,得一埔头则擅其利权而专于我”其认为欧洲强大的原因为以工商立国,以工商为本,重视发展工商业,重视发展海外市场经济,重视开拓海外市场,抢占海外殖民地,到处掠取利权。依据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可以得出中国处于劣势的原因即为经济落后;武器落后;制度落后;思想意识落后
(3)不同点:魏源强调海洋意识的目的在于,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挽救民族危亡,马汉则强调的是控制海洋是决定一个国家的领导地位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常常是决定一个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侧重为西方海权国家的对外侵略扩张提供理论依据。相同点:都认识到了海权及海外贸易与国家强大的关系。对于评述魏源海权思想的历史意义可以结合新思想的萌发的评价和意义可以得出魏源的海权思想没有能够挽救一个衰落的封建王朝陷入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留下了无尽的历史遗憾;限于自身的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和环境,魏源的海权思想只是一种朴素的海权观,还不可能像马汉那样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用历史的观点看,在当时的中国,他的这一思想具有超前的先进性,还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4)认识可以依据中西方一强一弱的对比得出认识:海权决定大国兴衰。中国应该保护自己的海洋领土主权,努力维护海洋利益。同时还应该着眼于全球视野下的和平利用这个角度,加以回答适度发展海权,能够促进国运兴盛,维护国家在世界上的利益
核心考点
试题【(26分)海洋是地球的“血脉”,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强大都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近代历史上先后兴起的世界强国同时都是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成为】;主要考察你对新思想的萌发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图记录了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此图说明了
A.等级有序的华夷观是国人排斥民主共和的主要原因
B.近代中国对西方的探索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的转变
C.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让国人不断深入学习西方文化
D.辛亥革命让中国人认识到民主共和的历史必然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指出,“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C.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师夷……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又赞誉说:“中国士大夫之稍有地理知识,实自此始。”“治域外地理者,源实为先驱者。”他称赞的是(  )
A.王夫之      B.魏源
C.王韬D.郑观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兵之术”
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多年来对洋务运动持否定论者强调,洋务派的动机“很坏”,结局是“彻底***”。史运芹等人认为,“中体西用”理论存在深刻的矛盾。本来“体”和“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洋务派要用资本主义的“用”来维护封建主义的“体”,是注定不会成功的。它严重削弱了它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量,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19世纪末,“中体西用”思想日益成为社会变革的障碍。——《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二 陈旭麓指出:洋务派所处的时代,多是顽固不化的世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除封闭,引入部分资本主义文化,洋务派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为前提,“西用”在中国是落不了户的。它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虽然力量有限,但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逻辑性强。150字左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