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而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已为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所证实...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而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已为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所证实。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主要的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早在巧世纪开始就悄悄地变化着。
——摘自《欧洲文明扩张史》
(1)15世纪英国农业人口发生厂怎样的变化?(3分)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4分)根据材料
一,结合所学知识,试以英国为例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8分)
材料二: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2)图11显示,美国的城市化速度的顶点出现在1870年前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城市化进程有—次急剧加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原因。(8分)
材料三:1949年之后的2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从10.64%增长到18%,仅仅增长了7.36%。1978-1986年,城市化率从17.6%上升到24.5%。到2001年,城市化率上升到37.37%。社科院研究报告称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3.9%。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什么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
的社会原因。(10分)
答案
(1)变化:农业人口逐渐减少。(3分)
原因:英国农村开展了圈地运动,大量的农民丧失了土地,被迫进入城市沦为自由劳动力,大量的农业人口转为了城市人口。(4分)
关系: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基本完成,实现了工业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化得到了发展;(4分)反过来城市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工业化必须进一步发展,进而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4分)
(2)1870年前后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4分)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是由于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4分)
(3)特点:1978年之前城市化进程缓慢,1978年后进程加快;(4分)
原因:1978年之前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不高,国内政治运动频繁,经济发展受阻;(6分)1978年后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4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而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已为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所证实】;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回答17、18题。
小题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中共八大提出建设先进的工业国的总任务
B.中共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中共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题2:建国后凭票供应生活必需品的票证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至90年代初取消。对这一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条件
B.促进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D.反映了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C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1921—1929年
3.0
1.7
4.3
9.4
7.1
1930—1937年
9.9
2.7
0.7
—3.9
—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午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的走势。(8分)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12分)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汁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C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12分)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C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潮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该片六集的主题按史实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应是
A.峥嵘岁月千年局变中国新生伟大转折继往开来世纪跨越
B.峥嵘岁月伟大转折千年局变中国新生继往开来世纪跨越
C.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 继往开来
D.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伟大转折中国新生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是我国一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曲线图,下列关于这种经济形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近代一种进步的经济
B.它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
C.它在近代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
主题词
“一五” (1953-1957)
自力更生、工业增速
“二五” (1958-1962)
大跃进、赶英超美
“六五” (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 (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 (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 (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中国青年报》对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概括,反映出我国 
①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出现过“左”倾冒进错误
②经济发展环境经历了从被封锁包围到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变化 
③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