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最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最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请回答:
(1)根据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概括指出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对中国的重大危害和影响。
(2)扼要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

(1)割地 赔款 主权受损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评分说明:“割地”、“赔款”、“社会性质变化”三项必说;如考生在“主权受损”方面作出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第一问通过审题可以知道,回答列强侵华的危害和影响有两个限定词,一是“根据不平等条约”,二是“概括指出”。由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即可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从而导致中国弄好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问抗日战争的意义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抗击侵略,二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三是民主革命,四是国际地位。
核心考点
试题【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最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1)请你联系上述材料,指出1940-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请从中国两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七七事变之所以成为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因为当时( )
A.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B.中国军队首次对日作战
C.中日矛盾逐渐上升D.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广泛抗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想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史实,应推荐他阅读下列哪本书( )
   
A              B            C               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这副挽联称颂的回族抗日英雄是( )
A.马本斋母子B.谢晋元母子
C.杨靖宇母子D.左宝贵母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于南京大屠***问题的认定,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 在纪念南京大屠***遇难同胞70周年之际,我学者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发现两份珍贵档案:一件是1937年12月14日,美国驻德国大使陶德致罗斯福总统的密电。密电中披露,日本驻德国大使东乡茂德承认,在南京沦陷之前,日军已***死了50万中国平民。另一件是1938年1月25日,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高斯就日军在中国上海、杭州、苏州的暴行给国务院的专题报告。
材料五  (中新网东京2008年10月31日电)由于航空自卫队最高长官田母神俊雄日前发表了一篇粉饰日本侵略战争的论文,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于三十一日晚决定罢免其航空幕僚长(相当于空军司令)一职。
(1)在《南京大屠***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有何认识?
(2)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一事却有不同论定。这说明了什么?
(3)侵略战争也使日本人民备尝战争的苦果,下图((1945年8月的广岛》的景象是哪次空前军事行动的结果?你从中得到了什么认识?

(4)围绕材料一、五,并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1972年9月28日.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
(5)材料四对于我们研究这段历史有何价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