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阅读下列材料:“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通电》部分内容材料一:东北沦亡。时有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通电》部分内容
材料一:东北沦亡。时有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
材料二: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请回答:
(1)张、杨是何时发动“西安事变”的?(2分)
(2)材料一列数了哪些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事件?(3分)
(3)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政府对日妥协退让的结果。(3分)
(4)材料二中“介公”指谁?张杨“诤谏”的目的是什么?张杨“诤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
(1)1936年12月(2分)
(2)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3分)
(3)东北沦亡、日军占领上海 、华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3分)
(4)蒋介石。逼蒋抗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西安事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民族抗战前日本侵华史实的掌握情况,难度比较低,熟悉教材基本知识即可解决。(1)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2)材料一中“东北沦亡”、“淞沪协定”和“塘沽、何梅协定”分别对应: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3)结合事变不难回答出国民政府对日妥协,一二八事变退让的直接后果是国土大片沦丧,大片土地沦于日本人之手,助长了日本人更大的侵略野心;(4)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的根本原因是日本步步紧逼侵略中国,中日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点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的军事政变,在中共中央号召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有助于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形成全面抗战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通电》部分内容材料一:东北沦亡。时有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共产党的大多数***被……***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之一是***,***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里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抗争的策略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D.井冈山道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秋收起义B.井冈山会师C.第五次反围剿D.长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7月,某单位编印红色旅游宣传提纲,①以山西、河北为主的“太行山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太行硝烟,胜利曙光”②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千里跃进,将军故乡”③以松花江、鸭绿江和长白山为重点的“东北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抗联英雄,林海雪原”④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开天辟地,党的创立”。请你判断上述旅游区的主题形象(  )
A.①③正确、②④错误B.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C.①②错误、③④正确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内容有所变化,其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革命主要力量的强弱
C.社会性质的转变D.领导力量的更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是(   )
A.遵义会议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土地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