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16分)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分)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 副总统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 法院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这五年时间里,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从1949年起国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到1952年,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1分)这部约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1954年宪法的有利条件及历史作用。(8分)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请列举三项成就。(3分)
答案

(1)三权分立原则。(1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2分)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2分)
(2)客观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建设,为人民行使制宪权提供坚实的政治和法律基础;我国经济恢复,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并处于国民经济的领导地位;制定《共同纲领》为制宪积累了经验。(6分)历史作用:保障了社会主义建设。(2分)
(3)审议并通过了1982年宪法;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由此可以看出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依据材料中“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可以概括出1954年宪法的有利条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制宪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为制宪提供了经验。宪法的制定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3)依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有:审议并通过了1982年宪法;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总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不断的建立和完善起来。
核心考点
试题【(16分)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
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对材料中“革命性、民主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了君主专制,实现了民权主义
B.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代议制
C.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D.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是辛亥革命102周年,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材料二 在1910到1911年,他们(注:指各省立宪党人,主张清政府立即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坚持新的要求,当不能得到满足时,这些要求就引起了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                ——(美)费正清《剑桥晚清史》
其(各省立宪党人)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辞则甚激昂……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秘议“……吾辈公决密谋革命……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云云。
——徐佛苏在《梁任公先生逸事》
材料三 辛亥之役,本预定湖南首举义旗,举事后,湖北必调兵往援。计划以往援之师前途倒戈,内外夹击,到武汉长岳立时即可光复。不意湖南举事,一再延期,八月十八日,突发生汉口俄租界总部爆炸之事……
——《辛亥革命资料汇集》(2)《糯公随笔》
材料四 “按武昌起义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则张彪(注:驻武昌新军第八镇统制)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集》孙中山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说“武昌起义绝非一只从云端上掉下来的运动之果。”(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革命斗争有哪些客观有利条件?(6分)
(3)概括材料三、四观点的共同之处,指出其分析对象的角度有何不同?(8分)
(4)恩格斯曾说过:革命一天等于二十年。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漫画(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表现出来的政治立场是
A.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B.反对君主制度,主张共和制度
C.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反对暴力革命,欣赏渐进改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