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  )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时段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答案
C
解析
材料的含义是张之洞参与洋务运动培养大量的新式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故C项正确;题干仅是涉及了张之洞,并没有反映D项历史现象。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B项与史实不符。
核心考点
试题【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12年5月20日,23岁的上海《民权报》记者戴天仇,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只有24个字的时评短论《***》,“熊希龄(财政总长)卖国,***!唐绍仪(内阁总理)愚民,***!袁世凯专横,***!章太炎阿权,***!” 这篇***气腾腾的短评得以发表的原因是                                (  )
A.北洋军阀独裁卖国,激起民愤
B.上海外国租界集中,自由民主气氛较浓
C.南方控制在革命党手中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言论自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帝国纪年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这表明                                              (  )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二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1)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的意义。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7年孙中山在《民权初步》说:“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造成“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思想对中国影响有限B.中国人已丧失了合群的天性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D.中国人长期受专制制度压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