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15)分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1  1895年4月 日本马关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1  1895年4月 日本马关                  图2  1945年9月 中国南京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2)图2场景的出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2分)
(3)造成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4)从图1到图2的历史,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如何?(2分)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1分)
答案

(1)图l: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图2: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2分)
(2)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分)
(3)主要原因:图l: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4分)图2:中国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4分)
(4)关系:以“战”兴,以“战”衰。(2分)
启示: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概括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图1反映的是1895年4月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图2反映的是1945年9月日本战败投降,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2)该问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考生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归纳概括: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近代史上日本单独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而抗日战争却取得了伟大胜利,该问考查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原因,注意从中国和日本两个方面分析战争的结局。
(4)结合所学知识,日本通过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等侵略战争,掠夺殖民地,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遭受重创,从中可以认识到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是以“战”兴,以“战”衰。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核心考点
试题【(15)分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1  1895年4月 日本马关             】;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8分)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古今中外,政治危机、民族危机等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着最高决策机关,临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而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在当时没有实际权力,形同虚设。贵族通过放高利货,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甚至沦为债务奴隶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公元前5世纪古代雅典面临着怎样的危机?(2分)
(2)为化解危机,雅典进行了改革。请指出梭伦化解危机的举措及对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12分)
材料二 “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扩大、自觉。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3)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促使国民意识觉醒,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表现。(4分)你认为五十年里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得出怎样的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士绅和近代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群体中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群体。他们的向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统治秩序的安危。可以说,辛亥革命就是知识分子包括士绅叛离和反对清王朝的一场政治运动。”(沈渭滨《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下列事件中地当时知识分子的“活力”没有促进作用的是
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②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③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④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