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19世纪40年代,中国革命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一转变有何特点?为什么?与20世纪初的革命转变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世纪40年代,中国革命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一转变有何特点?为什么?与20世纪初的革命转变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  
答案
转变:①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由单纯的农民阶级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革命演变为中国人民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②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革命实现了转变。 
特点:中国革命的转变是被动的、是在转变条件不成熟的条件下被外力催生出来的;一开始民主革命并非由资产阶级领导,仍表现为旧式的农民革命。 
原因:①中国民主革命的到来,并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缓慢,没有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此,鸦片战争以前,资产阶级没有成长壮大起来,不可能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民主革命;明清之际的思想尽管具有民主色彩,也不可能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过程,中国近代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欧风美雨的产物。②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力雄厚,迫切需要原料和市场;目睹中国清政府腐败落后,因而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 
与20世纪初的革命转变相比,它是革命性质的转变;20世纪初是在革命性质不变的情况下领导阶级的变化。
解析
此题着重考察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之一棗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揭开了序幕。民主革命应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不具备发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社会条件;而在鸦片战争爆发后的“半”个19世纪,民主革命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中国生产力落后是中国没有自发产生民主革命的基本原因;民主革命一开始没有先进阶级领导,则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还未发展起来的缘故。此题还把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比较。解此题关键是弄清楚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基本国情:落后以及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此题选取“革命转变”为考察对象,角度新颖。
核心考点
试题【19世纪40年代,中国革命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一转变有何特点?为什么?与20世纪初的革命转变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  】;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①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②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派兵保护;
③开放天津为商埠;
④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相同之处是
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②都有列强共同策划实施
③都签订了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
④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A.①②③B.①④
C.②③④D.①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试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的数量和地理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可以看出其地理分布的特点如何?由此分析列强侵华的趋势。
(2)开放通商口岸,中国国门被打开,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3)近代打开国门和今天中国的开放,有何本质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害》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 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呈现什么趋势?
(2)《马关条约》关于通商口岸有什么新规定?
(3)指出三个时期通商口岸的分布特点,并说明中国民族危机是怎样不断加深的。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从1781年到1790年,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值为9600多万银元,而1781年到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的呢绒、棉布等货物的总值仅为1600多万银元,只及茶叶总值的1/6,每年有几百万银元从英国流入中国。以下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当时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B.从产品上可以看出东西方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C.封建自给自足的特点导致了上述现象
D.鸦片输入影响并改变了正常的中英贸易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