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13分)近代中国出现了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有识之士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其一是以中...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3分)近代中国出现了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有识之士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形成的原因。(3分)
材料二 中国人对于中国所处地位“变局”的发现,在19世纪后半期成为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议论中的一项重要前提。这些人的共同认识,以为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在中国历史上将产生一个前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这一变局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表现是什么?(3分)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2分)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3分)
答案

(1)中国中心的优越感;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3分)
(2)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社会全面危机。(2分)
政治:领土和主权大量丧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和资本输出市场。
文化:西方思想不断传入,冲击传统价值观念。(3分)
(3)动力: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2分)
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重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革命派重点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念。(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是指鸦片战争,19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社会全面危机。这一变局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表现可以变化为鸦片战争的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重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革命派重点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念。
核心考点
试题【(13分)近代中国出现了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有识之士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其一是以中】;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a、d 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鸦片走私、出超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D.开埠通商、入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壬寅立约后,朝野上下,一切如故,初未因外患而有所变革也。”此处的“约”指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广西人,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鸦片战争后失业回到家乡,做烧炭工人。杨秀清的“失业”,与某城市的开港有关。该城市应是:
A.广州B.上海C.天津D.南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
A.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B.打破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观念
C.大大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眼界D.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