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侵略带来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为争取民族独立所作的斗争和努力中出现了哪两种典型的方式?简要比较这两种方式在斗争手段、目标、领导阶级、结果等方...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侵略带来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为争取民族独立所作的斗争和
努力中出现了哪两种典型的方式?简要比较这两种方式在斗争手段、目标、领导阶级、结果
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案
方式:以亚洲革命风暴为代表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以日本明治维新为代表的亚
洲国家向西方学习而进行的改革自强。
差异:①前者由各国农民阶级或封建统治者领导,以武装反抗方式进行;后者由中下级
武士为核心的倒幕力量领导,以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进行。
②前者主要目标是赶走外国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后者是通过学习西方改革落后状态,实
现民族振兴,摆脱民族危机。③前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各国的社会性质,后者使日本走上了
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原因;①亚洲各国在遭受西方侵略前封建统治力量比较强大,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新
兴的社会力量是较弱,西方列强的侵略破坏了亚洲各国原有的经济。②日本在西方侵入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掌握了较大实力,
实施了全面而又有效的改革,且西方列强正集中力量侵略中国,使日本改革有一个相对宽松
的环境。
解析
本题为小切口、深分析试题,它以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侵略带来的民族危机,亚
洲各国为争取民族独立所作的斗争和努力中出现了两种典型的方式,即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的
方式、印度、中国等掀起了亚洲革命风暴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答题时要紧扣题目要求从斗争手段、目标、领导阶级、结果等方面的不同点作答。分析产生
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此题的难点,分在析差异的原因时,首先从生产力和经济方面进行分析。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新兴的社会力量强弱不同,还可以从当时的国际环境等去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侵略带来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为争取民族独立所作的斗争和努力中出现了哪两种典型的方式?简要比较这两种方式在斗争手段、目标、领导阶级、结果等方】;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意大利与德意志相比近代统一的突出特点是  
A.杰出***对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B.由力量最强大的邦国主持完成统一大业
C.人民力量在统一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D.通过战争和灵活的外交排除外国的干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里“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准确含义是
A.东方落后于西方
B.东方成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C.东方国家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D.亚洲国家被迫采用西方的社会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在建立新的工业部门。”
材料二: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的企业的过程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了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德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以各种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他们不付任何代价地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不包括他们每年在印度境内攫为已有的在内,即仅仅使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最农业和工业劳动者的收入的总和!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
材料四:“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它是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18至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个重大事件。
②据所学知识说明在这两次事件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特点有何不同。
③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客观地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机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的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王荣堂、姜德昌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地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一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住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
——《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
材料四 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向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了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
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英国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有何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种变化对英国的世界经济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三、四,指出材料反映了美国怎样的“科技兴国’战略?对美国的世界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与亚洲大陆两大地区的经济、政治总体发展各有什么特点?造成两地经济发展不同特点的根源何在?注意,不要逐国罗列介绍,应综合概括分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