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果说,此前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是由转为大租佃主的各庄园主在各个村子进行的,18世纪的圈地就带有集团性的有计划实施的性质。1...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此前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是由转为大租佃主的各庄园主在各个村子进行的,18世纪的圈地就带有集团性的有计划实施的性质。1688 年政变后……代表新贵族利益的议会积极支持扩大本阶级的地产……通过立法形式采取的合法行动(进行圈地运动)。圈地从道德评判层面上讲,给小农带来深重灾难,使大批农民无家可归……
材料二  1601年英王室通过了一个新法案:《济贫法》。其主要内容是:各教区负责向居民和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以此为来源给无力谋生的贫民发放救济。通过各教会的教区组织失业者从事劳动,安排未成年的孤儿学工。
材料三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25
13.5
21.0
27.5
51.0

 
材料四 1802~1803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济贫税年均为530 万英镑;1813 年,增长到860 万英镑;1817~1818 年, 达到前所未有的930万英镑;从1802 年到1833 年,济贫税增长了62 %。
材料五  1802年,英国政府颁布“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1833年英国第一个有实效的工厂法问世,1834年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 新“济贫法”首次强调了需要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和社会对公民实施社会救助是其应尽的义务……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圈地运动在18世纪之前和18世纪之后有什么不同(6分),根据材料二,结合材料一,指出1601《济贫法》出台的背景。(2分)
(2)材料三反映了英国近代什么社会现象(2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种现象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1分)原因是什么?(4分)
(4)根据材料五指出英国政府解决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特点。(1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的原因。(6分)
答案
(1)不同:18世纪之前,圈地运动主要是民间自发的行为;18世纪之后,圈地运动是政府行为;圈地运动成为合法(通过立法形式进行)。(6分)
背景: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无家可归,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2分)
(2)反映了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现象(2分)。因圈地运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大批涌进城市;工业革命的兴起。(4分)
(3)反映的问题:济贫税不断增长。(1分)
原因:工业革命和城市化所带来的贫困化加剧;政府用于贫民救济的财政支出数额增加。(4分)
(4)特点:通过立法的形式。(1分)
原因:近代工人的斗争;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的使国家财富增加,有能力把社会救济作为一项政府义务;英国历史有通过立法实施社会救助的传统,如1601年的通过《济贫法》;各种进步社会思潮的影响,如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答对3点得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得分不得超出6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果说,此前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是由转为大租佃主的各庄园主在各个村子进行的,18世纪的圈地就带有集团性的有计划实施的性质。1】;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的工业能源是煤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石油作为新能源得到运用
A.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为“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

此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城市化开始起步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
C.西方侵略延缓了城市化D.东西方城市化差距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在几十年前统治全球对欧洲来说还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但伴随着通讯事业的突飞猛进、内燃机被用于交通领域,技术上的革新和欧洲日益增长的实力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他所说的世界格局指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相关(12分)
“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1)按材料的观点,18—19世纪的欧美属于社会转型期。请从经济、政治方面的变化的角度归纳其转型的表现(4分)
(2)近代百年,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做出了不懈努力。20世纪初,在政治领域推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什么?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它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意义。(5分)
(3)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转型时期的“矛盾凸现”往往是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所至。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并简要评价。(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便利。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修建道路的影响。(3分)
材料二
表2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2)根据表2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2分)利用表2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1所呈现趋势的原因。(2分)
材料三 
1876年—1894年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境内修建约400多公里铁路。1894年——1911新建铁路约9000多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仅占20%左右。
——摘编自[中国动力新时速 - 新铁百科]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4~1911年中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6分)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较之1938年铁路示意图,2007年的铁路示意图有何明显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5)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交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