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开展了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激烈。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下列研究。(1)甲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开展了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激烈。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下列研究。
(1)甲组同学认为:“科学时代的到来是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请你为甲组同学找出最有力的论据加以说明。(4分)
(2)乙组同学认为:“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可以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请你以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为例说明这一观点。(4分)
(3)丙组同学从网上查到了有关爱迪生的资料:
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 300多项发明专利,被称为“发明大王”。研制电灯的关键是找灯丝材料。据说,爱迪生试验了1 600种耐热材料和6 000种植物纤维,但都没有成功。1879年10月,爱迪生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报道,深受启发。他用棉丝烧成碳丝,再将碳丝装进灯泡,小心地抽成真空,当电灯通上电流时,灯丝发出明亮的光辉,持续了45小时。爱迪生终于成功了。
在谈到自己的发明时,爱迪生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我生平从来没有作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
依据上述材料,请你帮助丙组同学总结爱迪生取得多项重大发明的原因。(4分)
(4)参与了同学们的研究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答案

(1)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4分)
(2)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电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4分)
(3)执著的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学习的精神;自身素质。(4分)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探究性。第(1)问考查的是近代科技兴起的原因,而材料给出了思考的角度是经济和思想方面。要从“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第(2)问主要是回答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主要考查科技发展带来的积极方面的影响。第(3)问主要考查历史人物取得成功的主观因素,从材料“爱迪生试验了1 600种耐热材料和6 000种植物纤维,但都没有成功”可以分析的出爱迪生的执着精神;从材料“爱迪生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报道,深受启发”可以看出爱迪生的学习精神等,注意依据材料回答,切忌脱离材料;。第(4)问属于探究式问题,只要符合科技与人文的理念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开展了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激烈。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下列研究。(1)甲组】;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以建立的工业做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中期,它正在孕育全新的工业。”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成员们搜集了“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卢米埃尔兄弟与电影”、“美孚石油公司的兴起”、“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等素材。综合上述素材分析,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美国经济的崛起
C.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0-1938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1913
1928
1938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13.6
9.9
10.7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32.0
39.3
31.4
法国
4.0
4.2
5.2
7.9
7.8
6.8
6.1
6.0
4.4
俄国
5.0
5.6
5.6
7.0
7.6
8.8
8.2
5.3
9.0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中国的人口每年以数以千万计的高速度增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的农民,其人均产值低得可怕,……20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受到过许多干扰。……中国的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在1860-1938年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00—1953年中国的发展主要受到了哪些干扰?(4分)
(3)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结果怎样?(6分)
(4)“中国的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1978年后,中国为了解决巨额的投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请概括对外开放采取的措施。(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难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堆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4分)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政治的完善B.工业革命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发展D.开拓世界市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